[发明专利]塑壳式断路器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1275.0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晏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壳式 断路器 断点 动触头 转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断路器领域,尤其涉及塑壳式断路器领域,是一种塑壳式断路器单极模块化结构中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塑壳式断路器中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内,通常采用的动触头转轴系统结构都是由转轴、双断点动触头、拉簧、转轴盖、浮动轴、连杆、挂簧轴、定位轴等构成的。这些结构不仅零件多,且对动触头始终施加的是压力,在动触头受到电动力的作用下产生分离转动后,动触头受到的力是越来越大,因此双断点动触头分离转动的加速度则越来越小;一旦作用于动触头的电动力减弱或消失,则很容易使动触头迅速回落,造成电弧重燃,影响产品的分断性能。
现有技术中,塑壳式断路器中双断点单极模块化结构的触头转轴系统内,都是通过采用动触头防回落装置来提高产品的分断性能。而双断点动触头分离转动后的防回落装置都是通过转轴或双断点动触头上设置限位凸台或凹坑来实现的,因此动触头分离转动所需的分离加速度要求很高,所以只有在分断很高短路电流时,防回落装置才能起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壳式断路器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这种塑壳式断路器中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零件多,动触头受到的始终是压力,防回落装置起作用时需要的分离加速度要求很高等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本发明一种塑壳式断路器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包括双断点动触头及转轴,双断点动触头穿过转轴上的转轴通孔并可转动地安装在转轴上,所述转轴通孔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四个开口槽,所述双断点动触头上设有两个腰型孔,两个腰型孔关于双断点动触头的转动中心对称,每个腰形孔内各穿设一根曲轴连杆,曲轴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开口槽向转轴的两端延伸,转轴的两端各设有一根拉簧,拉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曲轴连杆的端部。
本发明所述曲轴连杆是由两个第一转动部位、两个支撑部位及一个第二转动部位组成,两个第一转动部位分别通过支撑部位与第二转动部位的两端垂直相连,第二转动部位穿设在所述双断点动触头上的腰型孔内,所述第一转动部位穿过所述开口槽并挂接所述拉簧。
本发明所述双断点动触头从动静触点接触状态转动到两个所述曲轴连杆位于双断点动触头同侧的支撑部位在一条直线状态时,所述双断点动触头转动角度小于双断点动触头最大分离角度的一半。
本发明所述转轴通孔的两内侧面设有对称的两个带轴孔的腰形凸台,腰形凸台两侧为滑槽,所述双断点动触头上连接一根浮动轴,浮动轴两端插入所述轴孔中。
本发明所述双断点动触头包括动触点和动触杆,动触点的宽度尺寸比动触杆的厚度尺寸大。
本发明所述轴孔为腰形轴孔,腰形轴孔的长轴方向与所述腰形凸台长轴方向成一夹角。
本发明还包括两个转轴盖,与所述转轴两端分别固定连接。
本发明所述转轴盖与所述转轴端面间形成一个拉簧容腔,所述拉簧位于该拉黄容腔内。
本发明还包括两个缓冲件,分别置于所述双断点动触头最大分离角度处,可与所述双断点动触头接触。
本发明所述缓冲件包括一固定端和一具有弹性的悬臂端。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塑壳式断路器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通过曲轴连杆及拉簧实现触头受到的压力传递,减少了结构零件数量;在确保塑壳式断路器中的触头转轴系统内的触头压力的同时,当在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作用下,双断点动触头产生分离转动后,在转动过程的中途就能转变双断点动触头的受力方向,从而加快双断点动触头的分离加速度,进而提高产品的分断能力;直至双断点动触头转到最大分离角度,并一直保持在这个位置上,防止了双断点动触头的回落,因此,起到防回落装置作用时所需要的分离加速度要求很低。本发明的这种在塑壳式断路器中单极模块化结构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提高了产品的分断性能,并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塑壳式断路器的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轴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轴1在图2所示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曲轴连杆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双断点动触头转轴系统的局部半剖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双断点动触头3与静触点7之间处于接触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双断点动触头3上不受外力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是双断点动触头3处于最大分离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双断点动触头3与缓冲件8撞击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2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织造纤维网和弹性薄膜的可拉伸层压体
- 下一篇:一种图像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