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记录介质、制造光学记录介质的方法、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1123.0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3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藤田五郎;齐藤公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7/0065 | 分类号: | G11B7/0065;G11B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王安武;南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记录 介质 制造 方法 再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记录介质,通过光的照射,将信号记录在该光学记录介质上/从该光学记录介质再现信号,本发明具体涉及其中记录层与中间层交替层叠的光学记录介质以及制造该光学记录介质的方法。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该光学记录介质的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光的照射将信号记录在其上/从其再现信号的光学记录介质,例如已经广泛应用了诸如CD(紧致盘)、DVD(数字万用盘)以及BD(蓝光盘:注册商标)的所谓光盘。
如日本专利申请早期公开号2008-135144(专利文献1)及2008-176902(专利文献2)中所描述的,本申请人提出了所谓区块记录(bulkrecording)型光学记录介质,作为目前广泛应用的诸如CD、DVD及BD的光学记录介质的下一代光学记录介质。
区块记录技术是向图12所示的至少具有覆层101及区块(bulk)层(记录层)102的光学记录介质发出激光束并逐次地改变焦点位置,而在区块层102中执行多层记录以实现大记录容量的一种技术。
专利文献1揭示了被称为与上述区块记录相关的所谓微全息图系统的记录技术。
微全息图系统大致被分为图13A和13B所示的主动型微全息图系统及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
在微全息图系统中,所谓全息图记录材料被用作区块层102的记录材料。公知光致聚合的光敏聚合物等为全息图记录材料。
在主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中,如图13A所示,相对的两束光(光束A及光束B)被会聚在一个位置上,由此形成微小的干涉条纹(全息图)。将这些干涉条纹用作记录标记。
在作为与主动型微全息图系统相逆的系统的图13B所示的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中,通过发出激光束而去除了预先形成的干涉条纹,并使用删除的部分作为记录标记。
主动及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是对多层记录而言极为有利的记录系统。这些微全息图系统利用衍射光栅作为标记(在被动型的情况下,标记未形成部分是衍射光栅)。但是,当光被发出从而会聚在衍射光栅上时,因为其折射率差异,衍射光栅会起反射器的作用。在上述衍射光栅被形成在作为记录层的区块层102中的微全息图型光学记录介质中,在发出光会聚部分之外其他部分上的透光性比在现有光盘系统中使用的具有通过衍射率的变化或膜的升华而形成其标记的记录层的光学记录介质的透光性更高。因此,即使在执行多层记录时,光也可方便地到达记录层(区块层)的后部。换言之,因为以上原因,微全息图系统对于多层记录而言是有利的。
但是,主动及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中的主动型微全息图系统的可行性非常低。
具体而言,在主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中,如图13A所示,相对的光束A与光束B被会聚在一个位置上,由此形成记录标记(全息图)。但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需要极为精确的控制以对两光束照射的位置进行控制。因为要求对位置控制的极高精确性,故要实现主动型微全息图系统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即使实现了这种系统,设备的制造成本的升高也不可避免,因此并非实用的方法。
相反,在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中,不必将两个不同的光束会聚在一个位置上,因此不会引起对激光束的照射位置的控制精确度方面的技术难度。
参考图14A及图14B来更详细地说明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
在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中,在执行记录操作之前,如图14A所示,预先在区块层102上执行用于形成干涉条纹的初始化处理。具体而言,如图所示,通过平行光而获得的光束C及D以相对方式照射,并且其干涉条纹形成在整个区块层102上。
在预先通过初始化处理形成干涉条纹之后,如图14B所示,通过形成删除标记来记录信息。具体而言,根据记录信息发出激光束,使其聚焦在任何层位置处,使得通过删除标记来记录信息。
根据参考图13A说明的主动型微全息图的原理,作为初始化处理,两个光束被会聚在一个位置上。但是,当通过会聚两个光束来执行初始化处理时,应当根据层的设定数量来执行初始化处理,因此这并非实用的方法。因此,通过使用上述平行光来执行初始化处理,由此使得初始化处理的时间被极大地缩短。
与主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不同,在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中,不需要将两个激光束会聚并照射至一个位置,因此,解决了位置控制精确度方面的问题。
发明内容
但是,在图14A及图14B所示的背景技术的被动型微全息图系统中,通常在记录之前就执行用于光学记录介质的初始化处理。换言之,产生了因为初始化处理直至根据记录数据的实际记录操作开始之间的延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声速自由旋涡混合层风洞
- 下一篇:地图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