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ASH进行标签映射的交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0982.8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7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辉;施先清;涂育红;江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ash 进行 标签 映射 交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MPLS(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及其交叉实现方法,具体说是一种基于HASH进行标签映射的交叉方法。
背景技术
T-MPLS是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的一种分组传送网技术,其解决传统SDH(同步数字体系)在以分组交换为主的网络环境中暴露出效率低下的缺点。T-MPLS具有面向连接的数据转发机制、多业务承载、较强的网络扩展性、丰富的OAM(操作,维护,管理)、严格的QoS(服务质量)机制以及50ms的网络保护等技术特征。
T-MPLS是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的一个子集,在业务封装模式上,它定义了层次化的封装模型。它先将每条业务封装进不同的PW(伪线)里得到PW数据包,再将PW数据包封装进不同的TUNNEL(隧道)里得到两层标签的MPLS包,然后将该MPLS包送到MPLS网络进行转发,MPLS网络根据MPLS包携带的TUNNEL标签进行转发,在中间节点可以进行TUNNEL标签交换。
在业务的保护方式上,ITU-T定义了T-MPLS环网保护标准G.8132和线性保护标准G.8131。
为了实现各种业务保护,一般的系统都要构造一个TUNNEL层面的CROSS(交叉)矩阵实现TUNNEL交叉。所说的TUNNEL交叉就是将含有某种TUNNEL标签的MPLS包转发到指定的一个或多个出口,即实现“INPORT+TUNNEL-->OUTPORT LIST”的功能。对于TUNNEL层面的CROSS交叉矩阵而言,其入接口和出接口的包都是基于以太网的两层标签(TUNNEL+PW)的MPLS包,基于以太网的两层标签(TUNNEL+PW)的MPLS包格式如下:
其中各字段含义如下:
DMAC:目标MAC地址;
SMAC:源MAC地址;
0X8847:MPLS包的以太网类型值;
TUNNEL:隧道标签值;
PW:伪线标签值;
CUSTOM DATA:客户数据内容;
CRC:循环冗余校验。
为了实现大容量的TUNNEL层面的CROSS交叉矩阵,所述大容量是指交叉条目>=4K*N(N>=1)。根据目前的芯片技术情况,使用标签映射是其中的一种实现方法。图1即为标签映射的业务交叉模型。
1)如图1所示,其业务转发过程为:
步骤1,分支芯片T(即图1中的T1、T2、……、Tn)对客户业务进行封装处理,在入接口处形成两层标签的MPLS包,所说的两层标签为TUNNEL+PW标签;
步骤2,TUNNEL MAP芯片(即图1中的MAP_1、MAP_2、……、MAP_n)接收两层标签的MPLS包后,用其具有的TUNNEL映射为DMAC的功能,对两层标签的MPLS包进行标签映射;
步骤3,DMAC交叉芯片接收进行标签映射后的MPLS包,用其具有的L2 MAC表的单播和组播资源,根据相应的交叉配置进行转发设置;
步骤4,最后,出接口的分支芯片T再将MPLS包转发到相应的网络上;
上述入接口的分支芯片T和对称的出接口的分支芯片T是同一个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