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生物氧化和还原工艺的地下水净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0147.4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7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B·维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水业国际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生物 氧化 还原 工艺 地下 水净化 设备 | ||
1.一种人造含水层,该人造含水层用于降低天然地下水、来自地表水的经人工渗透后的地下水中金属、类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杀虫剂和有机微污染物的含量,包括由形成反应区域(5)的填充材料填充的盆地(1)、供给管线(3)、一个或多个卫星井(4)、至少一个主井(6)和至少一个泵抽井(7),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管线(3)应用于所述盆地(1)的上部外边缘,其中所述主井(6)经设置有调节阀(13)的底部流出口与泵抽井(7)相连接,以维持所述人造含水层中的给定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造含水层的形状选自包括圆形、椭圆形、六边形、八边形和由周围地形决定的形状的一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井(4)以圆形图案布置在所述供给管线(3)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管线(3)被放置在离所述盆地的外边缘有一距离的位置,该距离小于所述人造含水层的直径的1/40,优选小于所述直径的1/50,特别地小于所述直径的1/60,更优选地小于所述直径的1/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地的底部由不可渗透的薄片来覆盖以减少来自所述盆地的水的流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地填充有天然的清洗后的或未清洗的材料,该材料通常用于地下水的净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管线(3)由一穿孔管构成,待处理的水通过该穿孔管被供给并渗透进入所述反应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井是竖直主井,该竖直主井包括一穿孔管,该穿孔管将所述人造含水层的填充材料阻隔在外,但是允许水渗透进入所述主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井的顶部设置有一气密盖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含水层,其特征在于,不可渗透的土工膜用作所述人造含水层上方的覆盖物。
11.一种利用人造含水层降低天然地下水或来自地表水的经人工渗透后的地下水中金属、类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杀虫剂和有机微污染物的含量的方法,其中待处理的水通过供给管线(3)渗透进入由形成反应区域(5)的填充材料填充的盆地(1),在一个或多个卫星井(4)中被处理,并被输送至至少一个主井(6)和一泵抽井(7),其中供给管线(3)应用于所述盆地(1)的上部外边缘,由此避免该人造含水层中所谓的死区并提供更高度的净化,其中已净化的水经所述主井(6)从所述人造含水层抽出,该主井经设置有调节阀的底部流出口与泵抽井(7)相连接,以维持所述人造含水层中给定的水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井(6)与周围大气接触,由此避免所述人造含水层中的任何负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以圆形图案从所述卫星井流出进入所述反应区域,以允许所述反应区域间歇地恢复并对在所述区域中作用的微生物形成一平衡工作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水业国际股份公司,未经联合水业国际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014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使离线式LED驱动器变暗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化学机械抛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