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校验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8926.0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江;徐淑正;施玉海;郭沛宇;杨明;王鹏军;吴力夫;裴育杰;沈阳;赵翮;刘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梁军 |
地址: | 10086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度 奇偶 校验码 校验 矩阵 构造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信道编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校验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简称为LDPC)最早在1962年由Gallager提出,当时没有受到编码界的重视,直到1996年英国的Mackay教授等人通过仿真证明了LDPC的优秀性能,才轰动了编码界,成为自信息论提出以来最重大的研究进展之一。研究表明,基于非规则双向图的LDPC的性能优于Turbo码,具有更低的线性译码复杂度,没有错误平层,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LDPC是一类线性分组码,由LDPC的校验矩阵来定义,设编码后的码长为N,信息位的长度为K,校验位的长度M=N-K,码率R=K/N,则校验矩阵是一个M×N的矩阵。校验矩阵中有很少一部分非零元素,其他大部分元素都是零,所以LDPC的校验矩阵是稀疏矩阵,矩阵中每一列非零元素的数目称为该列的重。
LDPC的校验矩阵可以用一个与其对应的双向图来表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校验矩阵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校验矩阵的码长为10,码率为0.5,图2是图1所示校验矩阵的双向图,如图2所示,双向图的下面有N个节点,每个节点表示码字的信息位,这N个节点称为信息节点{xj,j=1,...,N},分别对应于校验矩阵的N列;双向图的上边有M个节点,每个节点表示码字的一个校验集,这M个节点称为校验节点{zi,i=1,...,M},分别对应于校验矩阵的各行,代表着校验方程。与校验矩阵中“1”相对应的左右两节点之间存在连接边,将这条边两端的节点称为相邻节点,每个节点相连的边的数目称为该节点的度数。
若LDPC对应的双向图为规则双向图,则此LDPC称为规则LDPC,规则双向图是指所有校验节点度数相等,信息节点度数也相等,规则LDPC的校验矩阵中每行或列中的“1”的个数是相等的;若LDPC对应的双向图为非规则双向图,则此LDPC称为非规则LDPC,非规则LDPC码校验矩阵中每行或列中的“1”的个数不相等。在实际应用中,适当构造的不规则码的性能优于规则码的性能。这一点可以从构成LDPC的双向图中直观的得到解释:信息节点的度数越大,它从相关联的校验节点得到的信息越多,便越能准确地判断它的正确值,而对于校验节点,情况则相反,校验节点的度数越小,它能反馈给其邻接信息节点的信息便越有价值。显然,不规则码比规则码能够更好的平衡这两种需求。
在构造LDPC的校验矩阵时,一个LDPC的校验矩阵的列重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DPC的性能,现有技术中构造出来的校验矩阵的性能比较低,并且构造出来的校验矩阵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校验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LDPC的校验矩阵的性能低且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校验矩阵构造方法,包括:
步骤1,根据码率R和码长N计算编码参数,根据编码参数构造校验矩阵,并将校验矩阵进行分块,得到子矩阵H0,H1,H2,...Hm;
步骤2,将子矩阵H0的主对角线和主对角线下方的次对角线所在的位置填充为1;
步骤3,对于子矩阵Hb,根据子矩阵Hb的列重dv生成dv维随机向量,根据随机向量确定子矩阵Hb的第1列的填充位置v1,v2,....vi,并在第1列的填充位置上填充1,根据预先设置的计算方法确定子矩阵Hb的第j列的填充位置,并在第j列的填充位置上填充1,其中,b=1,2,...m,i=1,2,...,dv,j为大于1的自然数;
步骤4,验证由子矩阵H0,H1,H2,...,Hb构成的矩阵内是否存在短环,如果存在短环,将最新填充的子矩阵Hb清零,并执行步骤3,如果不存在短环,判断b是否等于m,如果b=m,则校验矩阵构造结束,否则,继续执行步骤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校验矩阵构造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89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刮刀沟槽
- 下一篇:一种低烟环保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