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关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8919.0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6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杞耀军;陈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6 | 分类号: | H02M3/156;H02M3/158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梁军 |
地址: | 518053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关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在目前LED电视系统中,必须包含两个部分:开关电源和信号处理板。一般设计中,要求TV有待机状态,在待机状态时通过遥控或者其它控制能正常启动,这要求开关电源在AC输入正常的情况下有一路恒定的直流输出,记为Vo1,要求Vo1在电视待机状态下能持续供电,保持信号处理板的控制部分(CPU)正常工作。
在有的系统中,Vo1既要作为待机电源,又要用于其它用途,比如功放等,所以Vo1会定义为12V,通过信号处理板的电源管理将Vo1转化为待机需要的更低电压(比如3.3V),记为Vstb。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LED电视开关电源中反馈环路的电路图,如图所示,R1、R2为反馈电阻,N2为一个基准稳压源,N1为光耦,R9、R6、C2和C1构成反馈环路中的补偿电路。
该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Vo1大致由N2的基准电压(记为Vref)和R1、R2的分压决定,有:
当Vo的电压变化时,体现在N1中的二极管(1-2)间的电流变化,N1中二极管电流的变化引起光电三极管(4-3)电流的变化,导致反馈变压器FB的变化,通过检测FB的变化来调节变压器驱动的占空比,实现Vo电压的稳定输出。即通过该反馈环路实现环路控制,达到稳定Vo1的目的,其中Vo1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R1或R2来设定。
目前,随着LED电视的普及,对电视的节能降耗要求不断提高,对于电视在待机状态下的功耗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上所述,一般电视待机状态下供电需要的电压Vstb远小于Vo1,而信号处理板中从Vo1转化为Vstb的过程中将带来较多的损耗,也就是说,待机状态需求电压Vstb与电源实际供给电压Vo1之间压差太大,影响系统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开关电源输出的待机电压与待机所需的电压压差大进而影响系统效率的问题。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电路,包括反馈环路,所述反馈环路包括:反馈电阻R1、R2,基准稳压源、光耦和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源还包括与所述反馈电阻R1并联连接的电压调制电路,该电压调制电路包括电压调制电阻R7和状态调制部件;
所述电压调制电路在所述开关电源所处设备为正常工作状态时,通过所述状态调制部件断开所述电压调制电路与所述反馈电阻R1的并联连接;在所述开关电源所处设备为待机状态时,通过所述状态调制部件导通所述电压调制电路与所述反馈电阻R1的并联连接。
其中,当所述开关电源所处设备为待机状态时,所述开关电源输出电压为:式中Vref为所述基准稳压源的基准电压值。
具体地,上述状态调制部件为串联在由所述反馈电阻R1与所述电压调制电路组成的并联回路中的开关。该开关的开启或关闭由所述开关电源所处设备内信号处理板根据所述设备的状态控制。
或者,
所述状态调制部件包括: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源,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所述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源,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用于在所述开关电源所处设备为正常工作状态时输出高电平控制信号,在所述开关电源所处设备为待机状态时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所述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源相连,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与电压输入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
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压输入端和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布置于由所述反馈电阻R1与所述电压调制电阻R7组成的并联回路中。
进一步地,所述状态调制部件还包括电路保护电阻;所述电路保护电阻布置于所述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源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以及布置于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89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