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叉四杆折叠婴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7286.1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2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严广;姜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乐美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尹文涛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 折叠 婴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车,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折叠婴儿车。
【背景技术】
婴儿车需要很方便的折叠展开,现有的婴儿车大多折叠结构十分复杂,造成婴儿车笨重,制造成本高,一个四杆驱动折叠的婴儿车由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折叠时运行不顺畅。另外,现有的婴儿车的靠背折叠时需要单独设置一套折叠机构,也会造成结构复杂和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后体积小便于存储运输,使用方便,折叠顺畅的交叉四杆叠折叠婴儿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交叉四杆折叠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左前车架1,其下端连接有左前轮101,其中部铰接有左前座架杆102,所述的左前座架杆102后部铰接有左后座架杆103;
一右前车架2,其下端连接有右前轮201其中部铰接有右前座架杆202,所述的右前座架杆202后部铰接有右后座架杆203;
一左后车架3,其下端连接有左后轮301,其中部与所述的左后 座架杆103铰接,其上端与所述的左前车架1铰接;
一右后车架4,其下端连接有右后轮401,其中部与所述的右后座架杆203铰接,其上端与所述的右前车架2铰接;
一左扶手杆5,其下端与所述的左后车架3上端铰接,其中部铰接有左驱动连杆6,所述的左驱动连杆6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左前座架杆102与所述的左后座架杆103的铰轴上;
一右扶手杆7,其下端与所述的左后车架3上端铰接,其中部铰接有右驱动连杆8,所述的右驱动连杆8下端铰接在所述的右前座架杆202与所述的右后座架杆203的铰轴上;
一控制装置11,设置在所述的左扶手杆5和所述的右扶手杆7上,用于控制车架折叠;
所述的左前车架1上部、左后车架3上部、左后座架杆103前部、左前座架杆102前部构成四杆机构,所述的左扶手杆5、左后车架3上部、左后座架杆103前部、所述的左驱动连杆6构成四杆机构。
所述的左后座架杆103与所述的右后座架杆203连为一体,为一条开口向前的U形管。
所述的左后座架杆103后部和右后座架杆203后部铰接有由所述的U形管推动折叠的靠背架10。
所述的控制装置11包括按钮1101和由按钮1101带拉绳拉动拔出的插装在所述的左前车架1上端的插块1102。
所述的左后车架3上部为T形,所述的左前车架1和左扶手杆5分别铰接在T形的头部两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两侧采用两个相互交叉的四杆机构驱动折叠,折叠顺畅且折叠后体积更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本发明靠背架由后座架杆带动同时折叠,不需要单独设置折叠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打开状态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打开状态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半折叠状态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完全折叠状态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完全折叠状态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交叉四杆折叠婴儿车,包括:
一左前车架1,其下端连接有左前轮101,其中部铰接有左前座架杆102,所述的左前座架杆102后部铰接有左后座架杆103;
一右前车架2,其下端连接有右前轮201其中部铰接有右前座架杆202,所述的右前座架杆202后部铰接有右后座架杆203;
一左后车架3,其下端连接有左后轮301,其中部与所述的左后座架杆103铰接,其上端与所述的左前车架1铰接;
一右后车架4,其下端连接有右后轮401,其中部与所述的右后座架杆203铰接,其上端与所述的右前车架2铰接;
一左扶手杆5,其下端与所述的左后车架3上端铰接,其中部铰接有左驱动连杆6,所述的左驱动连杆6下端铰接在所述的的左前座架杆102与所述的左后座架杆103的铰轴上;
一右扶手杆7,其下端与所述的左后车架3上端铰接,其中部铰接有右驱动连杆8,所述的右驱动连杆8下端铰接在所述的的右前座架杆202与所述的右后座架杆203的铰轴上;
一控制装置11,设置在所述的左扶手杆5和所述的右扶手杆7上,用于控制车架折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乐美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中山乐美达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7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