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洞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65521.1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5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苗德海;马涛;薛斌;李鸣冲;杨剑;殷怀连;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洞 防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下穿高陡、狭窄型溶洞时防止落石的溶洞防护方法,属于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可能遭遇各种岩溶类型,当隧道下穿高陡、狭窄型溶洞时,受施工扰动等因素,可能造成岩石塌落,由于高度大,落石冲击强度高,对隧道施工及运营均造成极大的危害。
目前隧道下穿高陡、狭窄型溶洞时一般采用回填护拱的防护形式,在隧道衬砌外部施作1m~2m厚混凝土防护层用于抵御落石冲击,但无法避免施工期间落石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危害,并且由于护拱与隧道结构是刚性接触,落石冲击荷载被短时间内传递至隧道结构,极易造成隧道开裂,甚至破坏,影响运营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可靠性高、施工方便的隧道下穿高陡、狭窄型溶洞时防止落石的溶洞防护方法,使其能消除施工期间安全隐患,保证运营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下穿高陡、狭窄型溶洞地段防止落石的溶洞防护方法,其步骤包括:
a.在溶洞两侧的隧道边墙处分别开设迂回支洞爬升至隧道垂直正上方溶洞顶标高附近,在隧道垂直正上方上述溶洞两侧的迂回支洞之间开辟贯通溶洞的多条纵向支洞;
b.在每条纵向支洞内设置跨越溶洞的纵梁,纵梁两端分别支撑在位于洞两侧的纵向支洞内;
c.在上述多条纵梁上横向搭载支撑板作为底部支撑;
d.在支撑板上灌注混凝土至溶洞顶部,用于防护下方的隧道。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溶洞两侧的迂回支洞坑底标高最好一致。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优选为钢筋混凝土板。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板最好位于隧道垂直正上方。
本发明利用在纵向支洞内设置的纵梁、支撑板和混凝土结构对溶洞顶面进行主动防护,防止了溶洞顶面不稳定岩体坠落,保证了施工及运营安全。
本发明适用于隧道下穿高陡、狭窄型溶洞地段,可防止落石对隧道施工及运营造成危害,具有安全、可靠度高、施工简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I剖面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对应的标记:迂回支洞1、纵向支洞11、纵梁2、横向混凝土板3、回填混凝土4、空溶洞5、隧道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例涉及隧道下穿高陡、狭窄型溶洞地段防止落石的防护方法,具体实施步骤为:
a.在隧道6边墙处开设迂回支洞1爬升至空溶洞5顶部,在隧道垂直正上方上述溶洞两侧的迂回支洞之间开辟贯通溶洞的纵向支洞,溶洞两侧的迂回支洞1坑底标高一致,根据需要防护宽度及纵梁2横向间距,可开辟多条纵向支洞11;
b.在溶洞5顶部利用纵向支洞11设置纵梁2,纵梁2支座位于纵向支洞11内;
c.在纵梁2上横向搭混凝土板3作为防护结构底部支撑;
d.在横向混凝土板3上灌注回填混凝土4至溶洞5顶部,起到主动防止落石的作用。
本发明适用于高陡、狭窄型溶洞落石防护,具有安全、可靠度高、施工简便的特点。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5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