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色颗粒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5519.4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中浜数理;平谷卓之;小池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B67/02 | 分类号: | C09B67/02;C09D1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色 颗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着色颗粒(color particles)。
背景技术
通过将含有着色颗粒例如颜料的墨施涂在记录介质上而形成记录图像时,如果该着色颗粒是细粉碎颗粒,能够抑制由着色颗粒引起的记录介质上的光散射。因此,随着墨的着色颗粒含量的增加,能够改善记录图像的图像浓度(image density)。此外,容易将细着色颗粒填入记录介质的纤维或墨接受层中存在的细孔内并且彼此之间具有物理相互作用。结果使记录图像的耐划伤性改善。
作为形成如上所述的着色颗粒的方法,例如,已知其中通过乳液聚合或微乳液聚合形成含有染料和聚合物化合物(polymer compound)的着色颗粒的方法。日本专利公开No.09-279073公开了如下方法,其中在乳液聚合中含有染料,并且将单体转化为聚合物化合物以形成颗粒时,将染料并入该颗粒中。此外,日本专利公开2001-302708公开了如下方法,其中将水和溶解染料的油相乳化,然后通过微乳液聚合进行处理以形成着色颗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面提供含有染料和聚合物化合物的着色颗粒,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该着色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80nm,该着色颗粒的染料的含量为60~90质量%,并且该染料在pH6.0~11.0的水中具有7.50以上的溶解性指数,该溶解性指数由下述式(1)表示。
式(1)
溶解性指数=log(1/(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mol/L])
由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说明,本发明进一步的特点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着色颗粒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为示出相关的着色颗粒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例如由日本专利公开No.09-279073和2001-302708中公开的方法得到的着色颗粒具有低染料含量,并且使用上述着色颗粒形成记录图像时,存在不能容易地得到足够高的图像浓度的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方面提供能够形成高浓度记录图像的细粉碎着色颗粒。
本发明的方面提供含有染料和聚合物化合物的着色颗粒,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该着色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0~80nm,该着色颗粒的染料的含量为60~90质量%,并且该染料在pH6.0~11.0的水中具有7.50以上的溶解性指数,该溶解性指数由下述式(1)表示。
式(1)
溶解性指数=log(1/(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mol/L])
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着色颗粒具有由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10~80nm的平均粒径,并且该平均粒径可以为50nm以下。如果该平均粒径在10~80nm的范围内,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记录图像时,由着色颗粒引起的记录介质上的光散射得到抑制,因此能够改善图像浓度。此外,由于上述着色颗粒与记录介质的纤维或墨接受层中的细孔具有物理相互作用,因此能够改善耐划伤性。另一方面,如果平均粒径小于10nm,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记录图像时,耐光性和/或耐气体性倾向于劣化。此外,如果平均粒径大于80nm,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记录图像时,由于光散射,图像浓度倾向于降低和/或耐划伤性倾向于降低。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根据本发明方面的着色颗粒的平均粒径为水中的平均粒径,即以如下方式得到的分散颗粒直径:将着色颗粒分散在水中,然后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作为使用动态光散射法的粒径测定装置,可提及例如DLS8000(由Otsuka Electronics Co.,Ltd.制造)。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面,除了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即着色颗粒在水中的平均粒径以外,还定义干燥状态下的平均粒径。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干燥状态下的平均粒径是使用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形成的图像,通过测定1,000个着色颗粒以上的粒径而得到数均值。但是,当根据本发明方面的干燥状态下的平均粒径的值没有变化时,也可以使用上述方法以外的另一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方面,干燥状态是指通过相关的已知方法,例如自然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将至少99质量%的液体从着色颗粒中除去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5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