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聚变热能二次转化工业发电工程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4780.2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6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逯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逯振斌 |
主分类号: | G21B1/00 | 分类号: | G21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6281 河北省万***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变 热能 二次 转化 工业 发电 工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热能发电,特别是核能发电。
背景技术 核聚变装置(氢弹)是不加控制的热核反应。
目前只在军事上应用,现各国都在努力探索可控热核反应的方法,磁约束就是其中一项。为了加快研究进程,2008年又成立了以中国、美国、俄罗斯、西欧等十国组成的研究机构,希望在2045年完成可控热核反应研究,根据上述资料显示,此项研究过程凸显冗杂而漫长。
发明内容 本设计转换思维方式,规避近期无法实现的可控热核反应障碍,以地下核试验模式为雏形,以本设计提出的转化舱体转化工质为基础,并移植核聚变装置,核堆发电二路技术,涡轮发电机,宇航气闸舱及其它相关设备链接形成系统工程,从而构成另类可控热核反应工程。
根据功能不同本设计区分为四个系统:
(一)超高温转化系统。
(二)热功转换系统。
(三)伺服系统。
(四)地下工程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是转化舱体及相关设备链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超高温转化系统
参阅附图、转化舱体1是一个罐形的具有足够强度,巨大容量的密封容器,是系统中的核心设施。其功能是工作物质的容器,超高温转化和热功转换的场所及蓄能器,移植设备的链接基础。转化舱2是由转化舱体1建立形成的罐形空间,罐装有占容积90%的水,是超高温转化和热功转换的工作物质。水具有热容量值高和蓄热量大的特性,又是液态易产生扰动形成对流,是实现热平衡及热储存的必须物质。它的地位在超高温转化时属低温热源,而在热功转换中,又转换为高温热源。核聚变装置3是现有技术的氢弹,也可以是尚未解密的其它装置,在此系统中的地位是高温热源,布置在转化舱2中央区,由牵引器4牵引索5联动控制下定位,牵引索5还兼有核聚变装置3的控制线功能。
超高温转化是非常复杂过程,它以极大的能量,在极短的时间内以辐射、对流、传导的形式向工质转化,势必导致工质剧烈扰动,并引发舱压增加,因此必须服从“能的转变和能量守恒”定律,确切设定聚变热值,舱体质量、工质量值,的匹配到位,为超高温转化提供优于地下核试验相应等级的环境。
二热功转换系统
转化舱2内的水经吸热后,在此系统中的地位已转换为高温热源,相对的低温热源为热交换器7的循环水。
在调流水泵6的作用下,循环水沿环形热交换器7流动,并进行热能转换,流经气轮发电机8完成热功转换,经冷凝器9冷凝后完成气液转变,依此进行下轮循环。
高温热源水体温度由于受热功转换而下降时,通过调节调流水泵6的流量来予于平衡,温度降到极限值时,重新启动超高温系统。
三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是设备运行的辅助系统。设计有供水、装料、排污、废气收集及安全装置。
在转化舱体1上分别配置向转化舱供水的供给水泵10,显示数据的仪表11,联动装料的气闸室12,气闸阀13、14,牵引器4,牵引索5,手轮15,真空泵16,超压保护的安全阀17,气体液化处理器18,联动排污的排污室19,液闸阀20、21,及废料处理器22。
装料及超高温转化实施例
启动真实泵16使气体返舱。打开气闸阀13使气闸室通道开启,进入气闸室12清除旧牵引索,把新牵引索5借助手轮15转动绕在牵引器4上,核聚变装置3悬吊于气闸室12中央,通过手轮锁固定,人员退出后关闭气闸阀13,打开气闸阀14转化舱通道开启,除去手轮锁并转动手轮15,把核聚变装置3经转化舱通道沉降到位。启动核聚变装置3,反应结束后,转动手轮15回收残余牵引索,关闭气闸阀14,工作结束。
排污实施例
开启液闸阀20使废料沉入排污室19,关闭液闸阀20,开启液闸阀21,废料注入废料处理器22,关闭液闸阀21,工作结束。
四地下工程系统
地下工程是超高温转化系统的支持工程,目的是利用土体的物理特性对转化舱体1加强承载保护,以达到安全运行并减少转化舱体制造成本,减少散热损失以提高热能效率。
具体布置顺序是在转化舱体1周围依序是:混凝土墙、自然土体、在工程内设有气闸室12、真空泵16、排污室19、废料处理器22、操作的工作间和通往地表的通道、地下设备与地上设备所需管线相互连接,并直接受控制室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逯振斌,未经逯振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4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接线盒
- 下一篇:一种融合B2B与ERP的新型电子商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