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百合花期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3567.X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1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海;任霞;李双;黄丛林;吴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5/83 | 分类号: | C12N15/83;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桂玲;孔祥玲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百合 花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植物生理周期方法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调控百合花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花期是观赏园艺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植物的花期决定了植物的应用范围和商业价值。植物开花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型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在合适的时间完成这个转型是植物实现生殖发育所必需的。通过对开花时间的调控,植物才能实现种间同步杂交并产生尽可能多的种子,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最近十余年来,利用拟南芥为模式植物,对高等植物开花时间调控机理与信号转导途径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开花途径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由四条途径控制:光周期途径(photoperiod pathway)、自主途径(autonomous pathway)、春化途径(vernalization pathway)和赤霉素途径(GA pathway)。光周期途径的关键基因有光受体CRY1、CRY2、phya和phyb等,生物钟基因有LHY、CCA1、TOC1、GI、COSTANS等,低温春化途径关键基因有VRN3、VRN1和VRN2等基因,自主途径有FCA、FY、FVE和FLD等关键基因。低温春化途径基因和自主途径基因共同抑制开花抑制因子FLC基因的表达。以上这三条途径共同调节开花整合子FT和SOC1的活性,后者进而影响花分生组织基因AP1和LFY的表达;赤霉素途径则通过赤霉素合成酶基因和赤霉素不敏感基因等直接影响SOC1和LFY的表达。这些开花调控途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共同调控植物花的诱导和发育。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大多针对不同的植物类型采用不同的花期调控模式,如菊花多采取人工短日照处理的方法,还有些花卉采用激素处理来促进成花。在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植物生长到特定阶段,保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植物良好开花,催花成本比较高。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一种无需激素处理、转化处理过程简单易行、处理后植株养护方便、催花成本低廉的调控花期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百合花期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病毒表达载体将拟南芥的FT基因(Genbank中登陆号为NM105222.2)导入百合中。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调控百合花期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病毒表达载体将拟南芥FT基因(Genbank中登陆号为NM105222.2)导入百合中。
所述的百合的品种为新铁炮富田1号。
所述的病毒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得到带有所述的病毒表达载体的农杆菌;再将所述的带有病毒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注射入百合小苗的叶片中。
所述的病毒表达载体由质粒载体pGR106构建而成。
所述的病毒表达载体中含有eGFP基因。
所述的导入方法为电击转化法。
所述的农杆菌的菌种为GV3101。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向百合中转入FT基因,充分利用FT是成花素,可以长途运输这一特性,利用FT蛋白促进百合成花;目前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植物开花受到成花素的诱导,成花素就是FT及其同源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可以长途运输,由产生部位运输到靶标部位最终促进成花。
本发明在处理中没有对植株使用激素,也未涉及到转基因植物,所以没有造成化学药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本法明的处理过程简单易行、处理后植株养护方便、催化成本低廉。
说明书附图
图1:拟南芥FT基因 PCR检测结果;
图2:病毒表达载体pGR106-FT结构图;
图3:病毒表达载体pGR106-FT在百合叶片中表达的荧光显微镜检测结果;
图4:病毒表达载体pGR106-FT PCR检测结果;
图5:病毒表达载体pGR106-FT对百合花期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5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戴式眼内肿瘤激光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取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