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臭气排放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63386.7 | 申请日: | 2010-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金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洪敏 | 
| 主分类号: | A47C7/74 | 分类号: | A47C7/74;B60N2/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瞿卫军 |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气 排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排放系统,特别是用于有效地去除由人员坐在一个封闭区域中的椅子上时排出的恶臭的屁的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气体排放系统常见于内部区域里,特别是例如房间或汽车车厢的空间受到限制的内部区域。这样的系统主要用于去除区域内的不新鲜空气,并用外部大气中的新鲜空气替代。这些系统大多包括位于区域侧墙或者顶部的进气口,以及从进气口连接到排气口的管道,该排气口与外部大气相通。在管道内部有一个吹风扇以将不新鲜空气从内部区域里吸入并通过排气口释放到外界。这样的系统并不能去除由人员坐在一个封闭区域中的椅子上时排出的令人不快、恶臭的屁,因为屁的难闻的味道在被排放系统缓慢地抽走之前已经完全进入到内部区域。因此,屁的臭味在随后缓慢地被外界新鲜空气取代之前,就已经被位于同一区域内的其他人感受和吸入了。
绝大部分人产生1-3品脱的屁,并在一天之内传递大概14次臭味。屁本身虽然不至于危害健康,但是绝对会导致社交时的尴尬。一个在公众场合放屁的人通常会被嘲笑,甚至被排除到社交圈子之外。这种尴尬经常是人们为什么要需求在公众场合放屁的解决办法的原因。
在还未授权的美国专利申请11/903,699中,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排放系统以用于上述的目的。然而,该系统难以整合到汽车或者房间内,因为这需要对汽车或者建筑结构进行大量的改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地去除恶臭的屁,以及在封闭区域内以暖机模式过滤内部空气的改进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去除由人员坐在封闭隔间或房间的椅子上时排出的屁的排放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封闭隔间或房间内以暖机模式过滤空气的排放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集成单元,在该集成单元中安装了传感器和控制组件,而该集成单元能够轻易地被整合到汽车、封闭隔间或建筑物房间中的座椅中的排放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放系统,其中包括了传感器和控制组件的集成单元是可移除地安装的,因而该集成单元可以轻易地被移走以便进行维护和更换。
附图说明
上述的这些以及其它的本发明特点在下面的描述中并参照附图时,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整合在两个座椅中的本发明的排放系统的顶前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排放系统的透视图,显示了该系统的基本结构,其中气体传感器位于进气歧管,靠近座椅的进气口。
图3显示了排放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的透视图,其中气体传感器位于进气歧管的另一个底部位置,而来自三个另外座椅的组装件连接到该系统的延长管道。
图4是显示了本发明的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系统的气体传感器支持电路的原理图。
图6是具有可调节延长管道的气体传感器的放大侧面透视图,该可调节延长管道用于将气体传感器固定到弹性或软质的座椅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图1显示了在座椅12的顶部11形成的空气进气口10。进气口10优选地是椭圆形并具有10厘米的大直径,而且直接位于坐在坐椅上的人坐的位置上,从而使人放出的屁直接进入进气口10。对于具有硬顶部的座椅而言,进气口10可以用具有许多个开口的遮蔽物或者栅板盖住;而对于具有包括了覆盖板材的软顶部的座椅而言,也可在板材上形成多个通风孔以达到相同目的。入口孔联轴器13安装在座椅的进气口10的下方。入口孔联轴器13是倒立截头锥形可折叠管,具有与进气口10相同形状和尺寸的较大上端14、以及直径小于上端的环形底端15。入口孔联轴器13的上端被固定到座椅12的进气口10。入口孔联轴器13的倒立截头锥形状增强了来自进气口10并进入联轴器的空气的流动。
入口孔联轴器13的底端15连接到L字形进气歧管17的上端16。传感器风扇18可选地横切地固定在入口孔联轴器13和进气歧管17的上端16之间的安装件上。传感器风扇18用于从进气口10将空气和屁吸引到L字形进气歧管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洪敏,未经金洪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33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