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颗粒生物有机肥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0185.1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洪坚平;谢英荷;刘小锋;梁利宝;李金岚;郝鲜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F11/08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郑晋周 |
地址: | 0308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生物 有机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肥料,具体为一种颗粒生物有机肥料。
背景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2010年第4期,“颗粒生物肥料中微生物菌株的组合及存活的初步探讨”刘小锋,洪坚平,谢英荷(山西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西太谷030801)在该文章中,介绍了一种生物复混肥,它是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基础上接种有效微生物而生产的一种新型肥料,既能在作物生长前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又能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分解有机质和矿物质释放养分,利用菌肥或微生物活化剂改善土壤和作物的生长营养条件,能迅速熟化土壤、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参与养分的转化、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等。其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颗粒菌剂的制作,用固氮细菌、有机磷解磷细菌、无机磷细菌、解钾细菌扩大培养,分别用草炭吸附,在阴凉处晾干,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入胶囊中,制成颗粒型菌剂。然后将鸡粪、腐植酸灭菌处理,把尿素、磷酸一铵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根据肥料总养分的不同,按比例N∶P2O5∶K2O为1∶0.7∶0.3混合,将鸡粪、腐植酸、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和硫酸锌,加水搅拌均匀,用挤压造粒机造粒,制成颗粒有机肥。最后将制作好的菌剂胶囊与有机肥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
但是固氮细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的具体种类,和其他一些技术方案并没有给出,影响了技术人员的理解和实施。而且其实际的施肥实施效果也还不够完善,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颗粒生物肥料的制造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颗粒生物有机肥料。
本发明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颗粒生物有机肥料,其制备方法是,选用固氮细菌Azotobacter chrococcum、解磷细菌Bacteria megaterium和Pseudomonas sp、解钾细菌Circulans;扩大培养,菌液分别按2∶1∶1∶2体积比例混合;再用草炭吸附,吸附质量比例菌液1∶草炭1.4-1.6;晾干,装入胶囊中,每个胶囊重约0.2-0.4克,制成颗粒型菌剂;然后将鸡粪、腐植酸灭菌处理,把尿素、磷酸一铵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状;将鸡粪、尿素、磷酸一铵、氯化钾混合使其养分比例N∶P2O5∶K2O为1∶0.7∶0.3,再加入腐植酸和硫酸锌,加水搅拌均匀,用挤压造粒机造粒,制成颗粒有机肥,最后将制作好的菌剂胶囊与有机肥按1∶10的重量比进行混合。所述的腐植酸占总重量的1-5%,硫酸锌占总重量的1-3%,
1、以下是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将采自山西晋城矿区塌陷区及周边熟土中选取具有较强功能的无机磷降解菌株为WP-5、有机磷降解菌株为YP-4;较强的钾矿粉降解菌株为K-7、自生固氮菌为N-6,这些菌经过仪器分析鉴定,固氮细菌N-6是Mesorhizobium tianshanense、解磷细菌YP-4是Bacteria megaterium、WP-5是Pseudomonas sp和解钾细菌K-7是Circulans,属于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所以通过上述试验,我们筛选得到固氮细菌N-6、解磷细菌YP-4、WP-5和解钾细菌K-7。
2、菌株发酵液混合后的肥效研究
见图1所示意:将固氮细菌N-6,解磷细菌YP-4、WP-5和硅酸盐细菌K-7分别接种于各自的培养基中,在各个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下,用摇瓶培养法培养6天,将上述发酵液吸附于灭菌的草碳载体上,复合菌液按发酵液1∶1∶1混合后,吸附于灭菌的草碳载体上,晾干,制成固体制剂,按3个处理即空白土样1、单独菌固体制剂2和复合菌固体制剂3分别接种于未经灭菌的土壤中,接种密度按固体制剂∶土壤为1∶10,以不接菌的土壤为对照(CK),三次重复,25℃条件下经10天的培养。检测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
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相互间互不拮抗的四种菌剂混合后,提高了固氮、解磷和解钾的效能,使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等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从而达到增加土壤肥效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固氮、解磷、硅酸盐细菌发酵菌剂混合制成微生态制剂,有效地提高了固氮、解磷和解钾效能,明显地发挥了协同作用,使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以及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等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从而达到调整微生态失调、促进生长作用。
3、菌剂最佳吸附比例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01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