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气相色谱进样的定量防气冲注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7228.0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若飞;侯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电力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18 | 分类号: | G01N30/1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齐兰君 |
地址: | 05002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色谱 定量 气冲 注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相色谱进样的定量防气冲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气相色谱试验时,需要使用注射器进行置换气体的进样,常见的注射器为单针头直管式,而进样部位处气体压力较大,容易将直筒式注射器的拉杆部分顶出,将会造成以下几点危害:
1.仪器基线漂移:由于顶出时必然带出一部分载气,所以会造成基线漂移,从而延迟色谱再次进样的时间,使色谱高效快速分离的效果变差。
2.使试验精度变差:
a.由于气体压力大,易顶出注射器的拉杆部分,现实情况存在较多的是:如密封程度尚可时,会使拉杆产生一定的纵向位移,此时如全力将载气及分析样气全部顶出至色谱柱内,可以最大程度的弥补损失。但这样做也会使精度减低,主要是由于载气的稀释作用使气体在色谱系统内流动时间变长,从而导致色谱峰展宽变宽,影响测量精度。
b.普通进样器为容量1ml的注射器,一般无定量功能,需要人工手动将气体推至0.5ml处,这样便导致色谱分析气的注入精度变差,使整个试验准确度及重复性下降。
3.使试验无法进行: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油色谱采用5ml氮气置换油中溶解气体,这样一般的油中置换气体将会很小(有的油仅能置换出1ml气体)而进样气量为0.5ml.试验必须有洗针步骤,这样将会使气量本来就很小的置换气消耗完毕,如果载气将拉杆顶出,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使置换出的气体无法满足试验要求,而导致试验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气冲造成拉杆脱落现象、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注射量的用于气相色谱进样的定量防气冲注射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注射器壳体、套装在注射器壳体一端的注射头、以及套装在注射器壳体内腔的注射器顶塞杆,所述的注射器内腔壁上设置有防脱落卡环。
本发明注射器顶塞杆底端设置有可拆卸的拉杆。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如下:
1.本发明专利在注射装置内壁上设置有一对特殊的卡环,可以起到准确定量的作用,普通进样器无定量功能,需要人工手动将置换气推至一定刻度处进样。专利申请有卡环的结构可每次不用手动推拉,起到自行定量效果。例如:电力系统气相色谱试验进样量标准要求为0.5ml,无论什么样品,每次进样都是0.5ml,这样便可以将注射装置内部容积,依据国家标准计量器具定容到0.5ml,根据定容位置将卡环固定粘接在壳体内壁,一旦固定好之后便为不可动部分,这样每次取气时,注射装置气体容积便固定为0.5ml。同理可以依据需求方要求,定做任意容积要求的注射装置,使气体进样的人为操作极大的降低。
2.本发明专利在注射装置底部设计的卡环,也可以起到防气冲功能,杜绝色谱仪基线漂移、试验精度变差、试验无法进行等现象的发生。
3.注射装置为人工力学设计,便于发力,提高了注射人员的手感。
4.针头部位为可开式设计,拉杆可拆卸,这两点在针头堵塞时可以起到方便清洗的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轴测剖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在附图中:1注射头、2注射器壳体、3注射器顶塞杆、4拉杆、5防脱落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2、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包括注射器壳体2、套装在注射器壳体2一端的注射头1、以及套装在注射器壳体2内腔的注射器顶塞杆3,注射头1与注射器壳体2采用分体设计,当注射头1堵塞时可以起到方便清洗的作用,所述的注射器2内腔壁上设置有防脱落卡环5,本发明防脱落卡环5可根据使用者需要设计在注射器壳体2的相应位置,从而起到准确定量的作用,同时由于工作时经常会有气冲现象,本发明的防脱落卡环5还可防止气体将注射器拉杆3从注射器壳体2顶出。
本发明注射器顶塞杆3底端设置有可拆卸的拉杆4,注射装置采用人工力学设计,便于发力,提高了注射人员的手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电力研究院,未经河北省电力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7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