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弧炉处理含砷物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6803.5 | 申请日: | 2010-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炜;董瀚;刘新阳;黄迎红;温宗汉;朱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04 | 分类号: | C22B30/04;C22B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61000 云南省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弧炉 处理 物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砷物料处理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电弧炉处理含砷物料,综合回收砷及有价金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砷元素普遍存在于有色金属矿体中,随着矿物的开采、选矿、冶金以及各类金属产品深加工过程的进行,砷主要以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金属砷、砷化合物等形态存在于烟尘、废水、废渣、废气以及产品中。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每年随精矿带入的砷量在20000吨以上,造成大量各种难以处理的既含有色金属又含砷的物料的积存。砷具有毒性,特别是地下水中可溶性砷化合物有流动性,如此大量的含砷化合物长期堆存,不仅影响有色金属工业的持续发展,而且势必对环境造成污染。
含砷物料作为一种有用的二次资源,可以从中提炼出各种含砷产品。针对含三氧化二砷(As2O3)物料的处理,通常有湿法和火法两种工艺。湿法工艺是利用三氧化二砷在热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将砷物料中的三氧化二砷溶解于热水中,经过过滤,滤液浓缩、冷却、结晶,产出结晶体三氧化二砷产品。火法处理工艺是利用三氧化二砷具有低沸点的特性,通过加热使其挥发,经冷凝、尘降,再通过布袋收尘器收尘,便可以得到白砷产品。湿法工艺所制备的三氧化二砷产品质量好,但处理流程长,脱砷率较低,特别结晶母液易造成二次水污染,环保处理成本高。现有火法处理工艺,如反射炉挥发、平窑挥发、平炉挥发等,具有流程短、效率高的特点,只要控制好挥发的温度范围,很容易实现三氧化二砷的挥发,但需要采用回转窑等设备进一步回收挥发残留物中的有价金属,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电弧炉处理含砷物料,综合回收砷及其他有价金属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座炉子即可实现三氧化二砷的挥发和其他有价金属的还原熔炼,减少了多次进出料的操作,设备少,流程短,处理量大,综合回收好,成本低,操作简单,作业环境好。
实现本发明上述的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将含砷物料加入电弧炉熔炼挥发,炉顶温度为500~900℃,熔池温度1000~1500℃,炉压力-50~5Pa;加入的还原剂为焦粉,占含砷物料重量的0.5~6%,粒度0.1~5.0mm;加入的添加剂为石英砂和/或氧化钙,占含砷物料重量的0.5~5%,粒度1.0~40mm;挥发出的三氧化二砷蒸气分别制备三氧化砷和金属砷。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还包括:
(1)挥发出的三氧化二砷蒸气制取三氧化二砷时,将其通入5~30Nm3/h流量的空气,经过在500~80℃下多级沉降和布袋收尘得到三氧化二砷;(2)挥发出的三氧化二砷蒸气制取金属砷时,将其直接进入炭热还原室,炭热还原温度为600~850℃,冷凝温度350℃~常温,经还原的金属砷蒸气进行冷凝、收集得到金属砷。
本发明的含砷物料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加入电弧炉,(1)炉顶或炉侧加料口,(2)电极中空孔;所采用的电弧炉为交流电弧炉或直流电弧炉;所述的含砷物料为有色冶炼过程中产出的砷灰、砷渣、含砷铅泥物料,其中以含三氧化二砷的物料为主。
当电弧炉熔炼挥发后残渣含砷<3%时,再加入0.5~3%碳还原剂和0.5~5%的石英砂、氧化钙进行还原熔炼,进一步挥发残渣中的三氧化二砷和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
本发明有下列优点与效果:
1.由于基本采用负压操作,在处理各种形式(如烟尘、粉状物料)的含三氧化二砷(As2O3)物料时(如有色冶炼过程中产出的砷灰、砷渣、含砷铅泥,含锡砷烟尘、含铅砷烟尘、含锌砷烟尘等),环境界面好。
2.采用本方法三氧化二砷挥发率高,砷产品直收率高、品质好。其中,三氧化二砷含量95%以上的直收率>90%,三氧化二砷含量99%以上的比例>70%。同时,可综合回收物料中所含的铁、锡、铅、锌、铜、镍等有价金属,最终抛渣含砷低(<1%)。
3.本发明方法采用一座电弧炉即可实现物料中三氧化二砷的挥发和有价金属的还原熔炼,设备适应性强,流程短、操作简单,噪声污染小、烟气量小,烟气处理设施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省,采用本发明工艺能产生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则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6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