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层门自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6487.1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0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启明 |
主分类号: | B66B13/02 | 分类号: | B66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5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施工升降机井道层门的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层门自锁装置。
背景技术
施工升降机是施工现场应用最为广泛的垂直运输设备。升降机有人货两用和单独货用两种,其中货用升降机应用更为普遍。几乎每个单体都至少配置一台,在每一楼层升降机井道口旁都设有升降机层门,以在升降机轿厢未到达该层时防止人或物掉入升降机井道。无论是货用还是人货两用的升降机,层门的设计和应用状况对升降机的安全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生产升降机的整机厂大多未配套层门系统,施工现场使用的层门大多由施工单位自制,多采用手动推杆锁定结构的开关门,层门无机电联锁,升降机轿厢未停靠在层门旁时层门仍可被打开,此时如果层门处于开启状态,不可避免的会对层门旁的人或物资带来安全隐患。现今能让层门在无轿厢停靠时保持自锁的装置开始逐步发展。
有公开号为CN20143748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人货升降机层门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升降机轿厢未停靠在当前楼层时锁死层门。该装置包括行程板、滚轮、动作杆、弹簧、铰链销、销钉、转动轴套、杠杆和升降机轿厢,转动轴套与铰链销组合为铰链组件。其设计要点在于:行程板与升降机轿厢固定连接;动作杆、套架、铰链销、套筒与层门框固定连接,转动轴套与层门固定连接;销钉与槽相配合。滚轮和动作杆连接,动作杆连接开门位定位销,在杠杆的中部铰接于套架,杠杆的一端部连接钢丝绳,钢丝绳连接关门位定位销,杠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杠杆的支点;通过钢丝绳把关门位定位销拨出,转动铀才可以转动,此时层门可被外力开启,当层门打开至一定角度时,开门位定位销插入销孔,将门固定在打开位置;当升降机轿厢离开这个楼层,动作杆在弹簧的推动下复位,将开门位定位销拨出,门在扭簧的作用下关上;当门关到位时,关门位定位销插入销孔,这时门就不能被打开了。此装置采用了较多传动机构,结构偏复杂,影响了其工作稳定性。且需对普通层门作一定程度的改动,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且可直接应用于普通层门的层门自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其包括:撞块、撞杆、复位装置和固定座。层门设在楼层的通道口旁;固定座固定安装在层门旁;撞杆与所述固定座滑套连接,所述撞杆可依自轴滑动和转动,撞杆的撞头伸出通道口;撞杆中端设有一根支轴,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支轴配合的螺旋导槽或斜向导槽,当所述撞杆轴向位移时,所述支轴挤压所述螺旋导槽或斜向导槽,所述螺旋导槽或斜向导槽给与所述撞杆绕轴向旋转的反作用力;所述撞杆尾限定有一门销,门销在通常状态下拦住层门,所述撞杆还设有复位装置;撞块为一表面呈弧形的凸块,其设在升降机轿厢上,当轿厢运行至与通道口齐平时,所述撞块挤压所述撞杆,使之发生轴向位移。
本发明的运行原理如下:当轿厢未停靠在通道口层门旁时,撞杆上的门销卡住层门阻止其开启;当轿厢停靠在通道口时,轿厢上的设有的撞块挤压撞杆使其发生轴向位移,此时撞杆在移动过程中绕自轴旋转,同时带动门销旋转后避开层门,此时层门可以自由开启;再当轿厢离开通道口时,撞杆不再受挤压,撞杆在复位装置作用下回复初始状态,层门被门销限制住无法开启。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使用极其简单的机械结构就达到了目的,而且无需对普通铰链式层门作任何改动即可直接安装使用。
进一步:所述撞杆的撞头限定为圆顶,以减少与撞头碰撞时的冲击力和摩擦力。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包括以下特征:所述的轿厢撞块设有滚轮、滚珠等滚动装置,将碰撞时产生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减少零件磨损。
进一步:所述门销上设有齿状防滑块或橡胶垫等糙面,以增加门销和门扇间的摩擦力,让装置自锁状态更紧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锁定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开启状态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启明,未经王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64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