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水封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6479.7 | 申请日: | 2010-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4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婕;乐江平;陈玉华;李庆军;周洪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22 | 分类号: | F16K31/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水 气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气阀,尤其是一种通水封气阀,属于煤气管路安全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煤气放散率持续降低,煤气系统压力波动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尤其当煤气输送压力在高位时,如瞬间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很容易引起煤气的压力波动,结果,煤气管道沿途的水封就会瞬间产生因超压而冲破的问题。
目前,煤气储气罐在煤气系统中承担着煤气系统压力调节的作用:当煤气压力低时,排气;压力高时,储气。但当煤气压力瞬间升高时,很难发挥作用。另外,煤气放散阀虽然可起排放作用,当煤气压力超过额定高限时,自动打开阀门放散煤气,但在长期“零”放散情况下,煤气放散阀因长期不用,很难保证每次放散成功。
据申请人了解,国内使用的煤气水封有U型水封和多流程水封,前一种安装时已确定了其水封高度,后一种通过增加流程提高封水的高度。总起来说,当封水被冲破,瞬间没有抵御煤气压力的作用力时,就存在煤气泄漏问题。因此,如何保证煤气管路在出现异常高压时,依然能够可靠防止煤气泄漏,成为煤气供应和燃用系统的一大关键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煤气输送管路的安全需求,提出一种能够在水封被高压冲破后,能够迅速关闭通道,可靠防止煤气泄漏的通水封气阀,并且该阀当补水高度达到要求时,能自动打开,从而使水封正常发挥作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通水封气阀呈漏斗状,上部具有溢流口,下部的锥形外壳底端延伸出的进口管通过接管与煤气输送管路中的U形管连通;所述进口管内的阀座孔上装有阀芯,所述阀芯上方通过向上延伸的阀杆与浮球连接;所述锥形外壳中通过径向延伸的导流叶与锥形罩固连,所述锥形外壳与锥形罩之间形成被导流叶分隔的环锥形流道;所述阀杆与锥形罩底端的定位中心孔成动配合,所述浮球位于锥形罩内。
正常工作时,由于U形管中注有水,因此可以当煤气压力在一定范围波动时,防止其外泄。当出现异常高压时,煤气将推动U形管内的水,从溢流口中溢出而使水封被冲破。此时,由于水流经过环锥形流道,因此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将对浮球的上方产生回流力,使阀芯同时在自重以及回流力的共同作用下,克服高压,迅速关闭阀座,从而防止煤气外泄。之后,U形管内逐渐补水,当补水高度达到要求时,浮球将自动浮起,从而打开阀门,使水封正常发挥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锥形罩的锥角在80-120°范围内,这样可以更为有效的产生回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通水封气阀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圆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锥形罩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口法兰;2-补水管;3-阀座;4-阀芯;5-重量调整片;6-旋紧螺母;7-阀杆;8-定位中心孔;9-旋转导流叶;10-中心锥形罩;10-1--锥形罩沟槽;11-空心浮球;12-阀门壳体;13-溢水口;14-排放和观察孔;15-进口管;16-阀芯浮标;17-U形管;18-排水管;19-排水阀;20-U形水封联箱;21-联箱放水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通水封气阀如图2所示,阀门壳体12的外形呈漏斗状,上部一侧具有溢流口13,下部的锥形外壳底端延伸出的进口管15,该管通过接管与煤气输送管路中的U形管17连通。
接管由U形水封联箱20和排水管18构成,所述进口管15的下端与U形水封联箱20的一处连通,该联箱的另一处通过向上延伸的排水管18与煤气输送管路中U形管17的最低处连通。
进口管15内的阀座3中心具有通孔,该孔上装有底面为球冠面的阀芯4,该阀芯上方通过向上延伸的阀杆7与浮球11连接。为了可以调节自重,阀芯4上还固定有重量调整片5。阀门壳体下部的锥形外壳中通过径向延伸的若干导流叶9与锥形罩10固连,锥形外壳与锥形罩10之间形成被导流叶9分隔的环锥形流道。阀杆7与锥形罩底端的定位中心孔8成动配合,浮球11位于锥形罩10内,其顶部高出锥形罩,并固定有带刻度的浮标16。补水口2在通往进口管15的同时,还通往阀门壳体顶部的观察孔14处。
本实施例产生作用于浮球回流力的理论依据是:在流体力学中,流体流经障碍物后,在障碍物后会产生回流负压。当无粘性流体绕流圆柱时,由于后部发生流动分离,压强不能恢复到与前部相同的水平,因此保持负值(表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64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余热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