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幼儿因受寒而腹泻的中药贴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4927.X | 申请日: | 201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0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潘立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立芝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70;A61P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幼儿 受寒 腹泻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幼儿腹泻的中药贴。
背景技术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此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此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通常将肠道内感染可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肠道外感染、喂养不良、气候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腹泻,称为消化不良。由于孩子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所以无论是外感六邪,还是饮食内伤,都可能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出现泄泻。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目前治疗幼儿腹泻一般采用口服药物、推拿、打针等方法,由于幼儿年龄太小,因此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方式,都会因幼儿的不配合而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麻烦,有的药物还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对幼儿的健康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幼儿腹泻的中药药贴,该药贴使用方便,治疗效果好。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幼儿因受寒而腹泻的中药贴,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吴茱萸2-4、补骨脂2-4、荜茇3-4、丁香5-8、干姜5-8、铁苋5-8、白术3-5、肉豆蔻5-8、升麻5-8、石榴皮3-5。
本发明的加工方法为:将各种原料粉碎,过300目筛,然后按常规方法制成膏药贴,每贴用药4-5克。使用时,将药贴贴于患儿的脐孔即神厥穴,二十四小时更换一次。
本发明利用药贴来治疗幼儿腹泻,主要是利用幼儿脐部吸收功能旺盛的生理特点,运用贴肚脐的独特方式,避免了孩子打针、吃药的痛苦,同时,由于不经过胃肠吸收,无需经过肝肾代谢,避免了药物可能的副作用。本发明采用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的外用贴剂,简单方便有效,无副作用。本发明经近百名患儿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2%,治愈率达92%,一般24小时后即可见效,3-5贴即可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按重量称取吴茱萸2g、补骨脂2g、荜茇4g、丁香8g、干姜5g、铁苋5g、白术5g、肉豆蔻5g、升麻8g、石榴皮3g。将各种原料粉碎,过300目筛,然后按常规方法制成膏药贴,每贴用药4-5克。
实施例2:按重量称取吴茱萸4g、补骨脂4g、荜茇3g、丁香5g、干姜8g、铁苋8g、白术3g、肉豆蔻8g、升麻5g、石榴皮5g。将各种原料粉碎,过300目筛,然后按常规方法制成膏药贴,每贴用药4-5克。
实施例3:按重量称取吴茱萸3g、补骨脂3g、荜茇3.5g、丁香6g、干姜7g、铁苋6g、白术4g、肉豆蔻7g、升麻6g、石榴皮4g。将各种原料粉碎,过300目筛,然后按常规方法制成膏药贴,每贴用药4-5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立芝,未经潘立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9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汤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