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末压机的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4471.7 | 申请日: | 201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7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1/06 | 分类号: | B30B11/06;B30B15/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末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成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粉末压制成型的液压机上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粉末压机功能单一,在压制具有两种粉末材料的产品时,由于模具内型腔的高度(加料高度)不能调节,操作工人在加料前,需要预先称量好要加工产品所需的粉料,然后再导入模具内,操作十分不便,工作效率低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12-17公开了专利号为“200720190691.1”,名称为“一种粉末压机加粉和阴模带台阶类产品成型装置”的专利,在推动模具运动的顶缸的活塞杆上增加限位螺母,通过调节限位螺母与模具固定结构间的距离,控制顶缸活塞杆的运动行程,从而可以实现粉末成型设备二次加粉以及二次加粉高度的控制。但该专利实现二次加粉高度控制的原理与传统压机预先称量的原理大同小异,都是在加粉前预先进行一个定量控制,区别只在控制对象的不同;这种需要依靠在运动中进行刚性定位的方式会对模具造成不小的冲击和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粉末压机的成型装置,对需要二次加料的粉末制品实现自动化生产,且加料高度的调节方式更趋于柔性,减小对模架的冲击,使设备工作状态更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粉末压机的成型装置,包括装有阴模的浮动梁、固定板、下模板,所述下模板与浮动梁之间通过设置穿过固定板的导柱实现连动,下模板底部设有驱动下模板沿导柱轴向进行往复运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固定板上装有下冲头,阴模内腔与下冲头上端面间形成加粉用的料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齿圈、与第一齿圈相旋接的第一传动部、第二齿圈、与第二齿圈相旋接的第二传动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第二传动部分别固定于下模板上,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与动力装置配合的阻挡结构使第一齿圈、第二齿圈在旋转时不会产生沿导柱轴向方向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部为固接在下模板上的传动轴,所述第一齿圈为外齿圈,第一齿圈内设有与传动轴外壁相旋接内螺纹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部为固接在下模板上的传动螺母,所述第二齿圈为内齿圈,第二齿圈外壁面制有与传动螺母的螺孔相配合的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同轴心套装,第一齿圈的外齿面与第二齿圈的内齿面间形成环状空间,该环状空间内设有与第一齿圈外齿面相啮合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圈内齿面相啮合的第二齿轮。该种安装方式可使模具结构更趋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由设在下模板底部的第一减速电机与第二减速电机分别驱动。实现自动化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结构为设在固定板底部的气缸或油缸,气缸或油缸的缸体固定在固定板上,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在动力装置一次顶升下模板时下行并抵住第一齿圈上端面限制第一齿圈的直线运动;气缸缸体下端面在动力装置二次项升下模板时抵住第二齿圈上端面限制第二齿圈的直线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上端连接有加工用的芯棒,芯棒顶部外壁面、阴模内腔壁及下冲头上端面三者构成环状料仓,便于加工套类粉末制品。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力装置为顶缸,下模板底部设有卡接顶缸活塞杆的连接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同样是利用顶缸推动模板运动,但本发明是采用旋转齿圈的调节方式:
一次加料时,旋转第一齿圈使该齿圈与传动轴间产生相对运动,由于第一齿圈被气缸或油缸的活塞杆阻挡限制了直线运动,因而只有传动轴沿导柱轴向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一次加料高度的调节;
二次加料时,旋转第二齿圈使该齿圈与传动螺母间产生相对运动,由于气缸或油缸的缸体阻挡了第二齿圈,因而只有传动螺母沿导柱轴向进行运动,实现二次加料高度的调节;
本发明的调节结构更趋紧凑,调节方式快速、方便,可实现微调以提高调节精度,且对模具的冲击、损伤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次加料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机床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4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现凹版印刷联机冷烫转移的新工艺
- 下一篇:一种粉末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