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球上第一辆无燃料动力交流电磁能新能源电动环保汽车核心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53912.1 | 申请日: | 2010-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8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任安煜;任辉辉;任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安煜;任辉辉;任兰兰 |
主分类号: | H02K53/00 | 分类号: | H02K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球 第一 燃料 动力 交流电 磁能 新能源 电动 环保 汽车 核心技术 | ||
我创造发明“世界设计”的永动机的目的、理念:
(1)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规律的科学,认为世界从它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统一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永动机”从它本质来讲是物质的,在宇宙中是存在的,例如:太阳、地球、月球、九大行星与银河系和河外系的4000亿颗星球都是“永动机”。在宇宙中,它们各自公转或自转已经“永动”了46亿年的时间。
我创造发明的《地球上有三部永动机第一存在守恒定律》,这三部永动机(“海洋之星”永动机、“天上雨水”永动机与“世界移动”永动机)都是物质的,存在的,可视、可触摸、可固定、可移动、可发电、可永动、可产生新能源。
(2)发明三部永动机的理念:第一,参照物是太阳与地球的本身各是一部“永动机”;第二,地球最开始旋转起来的能量是从“旋转园盘”中得来的;第三,地球自转能成为新的能源(间接利用“潮汐发电”已经实行);第四,三部永动机要变成为三部发电机产生一种世界第一清洁能源——电磁能。第五,三部永动机原理的本质是原动力来自何方?永动机的能量守恒与能量补充是本身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第六,根据第五点取决于三部永动机的取材的物质元素(从地球与其它星球中寻找是能产生电场与磁场的电动机(发动机)和发电机的组合统一体(电动机的转子与发电机的转子直线链接在一起)——永动机构造的主件,还有配件交流电源变压器、继电器、电流转换器等。第七,永动机可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款,实用型的是“世界移动”永动机;第八,三部永动机的永动寿命是多久?由永动机本身的质量与材料来决定。
(3)创造三部永动机的目的:
(A)用世界第一清洁能源(电磁能)来取代燃料能源;用三部永动机的发电可再生能源来取代不可再生能源。(只要三部永动机中的电动机(与涡轮机)一转动起来,发电机立即 产生出可再生的电磁能来为宇宙、为人类服务。
(B)地球人类要居住在月球之上。人类必须承认专利技术《地球上有三部永动机第一存在守恒定律》,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
(4)创造发明三部永动机的“人类思维发展”的证明:
(A)创造发明三部永动机的难点:
第一部“海洋之星”永动机和第二部“天上雨水”永动机创造发明的难点与灵感是:(1)人类思维发展首先从思维误区中走出来。去创造一个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可行性条件:“势能”。“水落差”的起点来原来是世界海洋水运动的海平面(海水边沿的任意一点)。(2)中国毛泽东的“高筑墙、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中的三个字——“深挖洞”——《地球“深挖洞”(地下水库)——3(km)2定律》。
第三部“世界移动”永动机创造发明的难点与灵感是:(1)世界第一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电磁能)取代燃料不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全新的概念;(2)“世界移动”永动机安装在汽车、运载火箭——宇宙飞船中。永动机中的电动机最开始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核心技术;(3)可装卸兼电源开关的微电脑电路——“原始太阳”的“旋转园盘”锂电池组发电间歇启动电源充电模块装置是汽车童话世界的“芝麻开门”。
地球上第一辆(无燃料动力)交流(“世界移动”永动机发电)电磁能电动环保汽车核心技术:
(一)专利持有人的“思维发展”创造发明的专利成果:
(1)专利之一《中国[任安煜]发明的五大宇宙定律(永动机存在定律、人类居住月(星)球定律、增能定排定律、繁殖外星人定律、星际物质和谐·交换定律)》。
(2)专利之二《地球上有三部“永动机”第一存在守恒定律》简称《“永动机”存在定律》:(第一部)“海洋之星”永动机;(第二部)“天上雨水”永动机;(第三部)“世界移动”永动机。
(3)专利之三至二十项(详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目录)。
(4)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我所发明的《地球上有三部“永动”第一存在守恒定律》就是我的本身“思维发展”的结果。“永动机”学说理论是17世纪一位物理科学家提出的,但很快就被否定、不认可。争论的焦点是“永动机”的本身的“原动力”来自何方?即“永动机”的能量补充的核心技术问题无法向人类交待清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安煜;任辉辉;任兰兰,未经任安煜;任辉辉;任兰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3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