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8618.1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8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赵哲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田桓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余朦;熊传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便携式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更详细地涉及在便携式电话的主体壳(body housing)的外侧面通过与硅的双料注射成型或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使一体型注射的硅一体化,能够在用户触摸便携式电话外表时体会到柔和的紧握(grip)感,同时由于在主体壳与罩壳(cover housing)的结合部位一体形成有防水型注射硅衬垫部因而能够更紧密地密合并从根本上阻断外部水气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通信终端设备可细分为有线、无线通信终端设备。所述有线通信终端设备以商用或家用电话机为代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的代表例子有PCS、便携式电话(cellular phone)或PDA。通常情况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设备给用户提供了携带性及移动性,所以常被命名为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或携带终端设备(以下称为便携式电话)。
这种便携式电话由于其技术的先进性因而已超越了仅传送语音信息的阶段,可以向用户提供文字信息、图像信息、游戏等。其类别大致可分为直板式(bar type)、具有盖的翻盖式(flip type)、折叠式(foldertype)、以及滑动式等。
然而,由于构成现有的便携式电话外观的主体壳的材质均采用聚碳酸酯(PC)或聚丙烯(PP)等塑料材质,因而用户触摸便携式电话外表时,产生生硬的手感导致质感下降。
此外,需要在主体壳与罩壳的结合部位另行制造并组装防水环以阻挡来自外部的水汽,防水环的另行制造和组装将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其中,在便携式电话的主体壳的外侧面通过与软体硅的双料注射成型或嵌件成型方式使一体型注射的硅一体化从而覆盖主体壳的外侧,使用户触摸便携式电话外表时将获得柔和的紧握感,提高产品的手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即,在主体壳与罩壳的结合部位一体化地制作防水型注射硅衬垫部,能够更加紧密地密合该结合部(抵接部)并根本上阻断来自外部的水汽,可以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另行制作防水环,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还能够防止出现组装不良的问题。
用于实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主体壳,以及覆盖所述主体壳并与主体壳结合在一起的罩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壳的整个外侧面上通过硅注射成型一体化地形成一体型注射硅。
优选地,通过与软质的液态硅橡胶(Liquid Silicone Rubber)的双料注射成型或嵌件成型方式在聚碳酸酯(PC)、PC/ABS、PC-GF(GlassFiber:玻璃纤维)、聚酰胺(PA)、或聚丙烯(PP)材质的所述主体壳的外侧面形成所述一体型注射硅。
优选地,在所述主体壳与所述罩壳的结合部位,还形成有在所述一体型注射硅一体地延长的防水用注射硅衬垫部。
优选地,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直板型便携式电话、折叠型便携式电话或滑动型便携式电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部分切除的立体图。
图3及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打开以及关闭状态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本发明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
10、110主体壳
11结合槽
20、120罩壳
21、121显示部(触屏)
22结合凸起
30、130一体型注射硅
31、131防水用注射硅衬底(packing)部
140铰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上述本发明的目的及其他的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明确。
图1是本发明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部分切除的立体图,为了方便这里一起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硅一体化便携式电子设备100,其形态为直板(bar)型的便携式电话,基本包括主体壳10与罩壳20。
所述主体壳10与罩壳20呈长度比宽度大的长方形形态,沿边缘方向形成有结合槽11及结合凸起22并呈相互夹持结合的状态。
所述结合槽11与结合凸起22之间如以下所述形成有防水用注射硅衬垫部31达到防水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田桓檀株式会社,未经宇田桓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86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