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CD鱼尾铣刀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6530.6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7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士精密工具(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00 | 分类号: | B23C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16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cd 鱼尾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精密刀具,尤其涉及一种内凹成型铣刀,其用于一次性成型加工工艺,并能实行高速,高精度,长寿命切削,成型铣削大型发电机无氧铜排边特别有效,粗糙度数值低,无毛刺。
背景技术
现代大型发电机转子无氧铜排成型加工,粗糙度数值低,无毛刺,形状精度高,需要高速,高精度,高寿命,因为普通刀具精度差,寿命短,速度低。显然不符合现代加工业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效率及高寿命的基本要求,故需要研究刀具材料,刀具参数,切削参数,金属流变摩擦磨损原理,开发特种的内凹成型PCD鱼尾铣刀来完成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D鱼尾铣刀,解决无氧铜成型铣削加工,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无毛刺,长寿命问题。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PCD鱼尾铣刀,其特征在于,由左刀与右刀镜像面面相对组合而成,左刀和右刀可相对旋转地设置,以调整PCD刀齿分布角度。
所述的PCD鱼尾铣刀,其特点是,左刀和右刀具有三个工位:如果有系统共振,左刀和右刀相对转动5°左右;如需加强断屑则左刀和右刀相对顺时针即铣削方向转动15°左右;如需提高排屑作用,左刀和右刀相对逆时针即铣削方向的相反方向调整10°左右。
所述的PCD鱼尾铣刀,其特点是,左刀与右刀径向后角(主后角)为9°X3.2mm,33°,使切削摩擦力减小,避免粘刀。
所述的PCD鱼尾铣刀,其特点是,左刀与右刀径向前角为10°,可以减少切削力,并能增进排削作用。
所述的PCD鱼尾铣刀,其特点是,左刀与右刀轴向后角(副后角)为5°,具有一定的修边作用而不产生毛刺,同时刚性也较好,是较佳切削刀具角度参数。
所述的PCD鱼尾铣刀,其特点是,左刀与右刀左右刀体组合基准面与外端面距离8.05mm,平行度0.005mm,垂直度0.005mm,相对于外端面,使组合精度得以提高。
所述的PCD鱼尾铣刀,其特点是,左刀和右刀的分别制作,使PCD刀头刀刃成型成为可能。
所述的PCD鱼尾铣刀,其特点是,左、右刀的刀头在外侧径向形成有深度为3.95±0.005mm的凹腔,使制作和使用有很好的对刀尺寸。
所述的PCD鱼尾铣刀,其特点是,刀具外圆跳动0.007mm,其他跳动0.007mm,可保证刀具高速切削使不发生震动,并被加工工件粗糙度数值大为降低,并且制造难度也不太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成功进行了大型发电机无氧铜排装配边高速精密成型铣削,极大提高了加工质量和效率,避免了毛刺产生,从而排除了发动机运行时铜排尖端放电事故隐患。
2.左刀右刀组合的刀头分布相对调整机构,根据转速高低,工艺系统刚性,系统共振频率,可调整提供最佳的刀头分布参数构成,使刀具高速切削时平稳可靠并断屑排屑有序通畅,为精密,高速,成型高效切削提供了前提条件。
3.由于轴向后角5°,径向前角10°,及径向后角9°X3.2,33°的角度参数结构组合,减小了切削力,并且保证了头刚性,并且又配以0.007mm的圆跳动,及0.007mm的其它跳动精度。更避免了以往刀具的加工震动及粗糙度不好的弱点,同时刀具制造工艺可行性也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左刀的主视图。
图2是左刀的侧视图。
图3是右刀的主视图。
图4是右刀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PCD鱼尾铣刀,由左刀1与右刀2镜像面面相对组合而成,左刀1和右刀2可相对旋转地设置(例如共转轴设置),以调整PCD刀齿11至14、21至24在圆周上的分布角度。左刀1和右刀2的分别制作。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刀具的各个具体尺寸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标注,图中各个长度尺寸的单位为mm。
左刀1和右刀2在一般情况下是镜像面面相对组合而成,但如果有系统共振,左刀1和右刀2相对转动5°左右;如需加强断屑则左刀1和右刀2相对顺时针即铣削方向转动15°左右;如需提高排屑作用,左刀1和右刀2相对逆时针即铣削方向的相反方向调整10°左右。
如图1和图3所示,左刀、右刀的径向后角(主后角)A11、A12为9°X3.2mm,33°,使切削摩擦力减小,避免粘刀。前述后角的标注方式表明其具有双后角,即其具有9°的后角和33°的后角,且具有9°的后角的面的宽度为3.2mm。
如图1和图3所示,左刀、右刀的径向前角A2为10°,可以减少切削力,并能增进排削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士精密工具(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威士精密工具(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6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破损金属部件进行自动堆焊修复的方法
- 下一篇:活塞专用车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