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45737.1 | 申请日: | 2010-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2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楼紫阳;朱南文;聂俊英;沈后起;袁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暴雨 过程 初期 雨水 弃流无 占地 就地 处理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涉及的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包括:进水机构、覆土层、混合层、土壤层、砾石层、细砂层、基础层和排水机构,其中:覆土层、混合层、土壤层、砾石层、细砂层和基础层由上而下依次设置,进水机构与混合层相连接,排水机构与砾石层以及细砂层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水机构包括:进水池、若干个配水槽,其中:进水池出口与配水槽相连接,配水槽设置于混合层内,将初期雨水依靠重力自流进入沟槽中,配水槽宽度为200mm,其布设数量为:测算与其垂直的横向宽度,每1.5m的横向宽度设置一个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排水机构包括:集水管、储水池、抽水泵,其中:集水管的一端置于砾石层与细砂层中,另一端与内置抽水泵的储水池相连接;抽水泵设置在储水池内。
4.一种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选定的位置,包括小区绿化区以及道路交通旁边的绿化区,开挖沉砂池,底部添加粘土层0.6m以上,并夯实,水进入沉砂池沉砂一段时间后,去除部分沙粒物质;
第二步,沉砂池出水进入污水就地处理装置的覆土层、混合层、土壤层、砾石层、细砂层和基础层由上而下依次设置,进水机构与混合层相连接,排水机构与砾石层以及细砂层相连接;
第三步、在选定的位置,包括小区绿化区以及道路交通旁边的绿化区,开挖沟槽体,底部添加粘土层0.6m以上,并夯实,然后在上方依次铺设细砂层和砾石层,并在底部铺设集水管,并将集水管以5‰的坡度向出水方向铺设,并使其连接储水池,储水池中设置抽水泵用于排出处理水;
第四步、在沟槽体的土壤层上方以木制网格作为生物填料的安装固定架,然后将生物填料悬吊在网格状固定架上,使生物填料垂直悬挂并在下端与沟槽体的砾石层接触;
第五步、将开挖的土壤由上往下逐步倾入槽体中,直至土壤添加到能够满足夯实后达到450-500mm的土壤层厚度后,将悬挂在固定架上的生物填料沿着土壤平面剪下,将网格固定架拆除,然后夯实土壤层,保证雨水净化土壤沟槽结构的刚度;
第六步、在土壤层上铺设混合层,并沿着进水方向将混合层按5‰的坡度向集水井方向倾斜,配水槽设置在混合层前端,利用混合层对系统均匀配水,最后在混合层上加覆土层,覆土层厚度也应保持在100mm以上,从而能够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初期雨水经过污水就地处理系统后,达标排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四中,所述的生物填料为聚烯烃类和聚酰胺构成,加入量按以下方式确定:
当土壤层内的土壤渗透系数小于10-6cm/s时,生物填料装填密度为每立方米土壤均匀装填表面积不少于40m2的填料;
当土壤层内的土壤渗透系数在10-5-10-6cm/s时,生物填料装填密度为每立方土壤均匀装填表面积为20-40m2的填料;
当土壤层内的土壤渗透系数大于10-5cm/s时,生物填料装填密度为每立方米土壤均匀装填表面积为10-20m2的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暴雨过程初期雨水弃流无占地就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第三步中所述的沟槽体深度为700-900mm,面积为2.5Q-5Qm2其中,Q为的以立方米为单位的日处理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57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