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路轨道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43780.4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5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许昌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义 |
主分类号: | B66B9/16 | 分类号: | B66B9/16;B66B9/04;B6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002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路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天桥或地下通道,尤其是一种穿路轨道车,可用于交通。
背景技术
为使公路畅通,保障行人安全,在一些过往行人多的路段设有天桥。而在一些较宽的公路,没有那么大的天桥,过往的行人走地下通道非常耽误时间,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152243.7《自动过街天桥升降装置》,公开了一种自动过街天桥升降装置,本发明是用钢性材料做两条H型滑道,并排平行联结在一起,上面安装曳引机,另做一升降平台,使升降平台的一端上面站立行人,输送行人上下天桥的目的,这种方式因有对重,不容易实现水平的自动化,升降平台不能实现连续的从垂直到水平,再垂直的整个运动,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街天桥。而本发明力图提供一种更好的、效率更高的,能自动输送行人过公路、铁路或其它障碍的穿路轨道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试图提供一种穿路轨道车,让行人能安全、舒适、快捷的过往公路,它能完全自动的输送行人,穿过障碍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穿路轨道车穿过障碍的方式可以从地下,也可以是地面上。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穿路轨道车带有垂直通道和水平通道,水平通道底部铺有轨道,两个相邻的垂直通道是通过水平通道连接,升降机构能使车厢在垂直通道内上下移动,带轨道轮的车身能使车厢在水平通道内平行移动,车厢从一个垂直通道经过水平通道到下一个垂直通道,整个行走过程是连续的,车厢与垂直通道之间有导向机构。穿路轨道车的车厢上,设有两个对着直通的大门,行人可朝同一方向,同时上下车。例如,穿路轨道车穿过公路(从上或从下):行人从人行道进入车厢,车厢关门后,升降机构将车厢升降到固定位,车体带着车厢沿轨道运行到另一条人行道,然后升降机构再将车厢升降到人行道的高度,过往行人出车厢的同时沿同一方向进入车厢,周而复始的进行下一次循环。另外,为了安全运行,穿路轨道车是要设置很多安全机构的,例如车门在开启时,车厢应该处于被锁紧状态,车厢的水平通道应该与地下走道相通,在各个垂直通道的上面应安装电子提示牌,车厢可以设为十人、二十人、或五十人的,对于大型的穿路轨道车,升降机构是可以不设置在轨道车身上,独立的安装在各个垂直通道上,升降机构可以是卷扬式、液压式或齿轮齿条式的,行走机构可用减速箱和电机。穿路轨道车可以通过电器实现自动控制,按时间段或按人数与时间控制行车的节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穿路轨道车”舒适安全,速度快,效率高。能减少行人横穿马路引起的事故,节省过往行人的时间,尤其是对与较宽的公路更能体现速度,绿色环保无污染。行人只需走进走出车厢,占地面积小,空间布局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穿路轨道车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 人行道,2. 车道,3. 机动车,4. 垂直通道,5.水平通道,6.轨道,7.车体,8.升降机构,9.车厢,10.导块,11.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发明穿路轨道车的工作示意图,为了能更好的说明工作原理,对图1中的道路部分进行了剖视处理。图中人行道(1), 车道(2),机动车(3)。在左右人行道(1)边上设有垂直通道(4),车道(2)的下面是水平通道(5),水平通道(5)的底部铺有轨道(6),轨道(6)上有车体(7),车体(7)上有升降机构(8),本例中的升降机构(8)是一个液压升降平台,图中升降机构(8)已将车厢(9)举升到人行道(1)的高度,车厢(9)与垂直通道(4)之间的导块(10)与导槽(11),是为了保证车厢(9)能更准确的在垂直通道(4)中升降。车厢(9)上的门是两个,且两个门是对着直通的,这样下车的行人与上车的行人可同时朝一个方向行走,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上下车。穿路轨道车的工作过程是:行人从人行道(1)进入车厢(9),车厢(9)关门后,升降机构(8)下降到固定位,车体(7)沿轨道运行到另一条人行道(1)下面,然后升降机构(8)再将车厢(9)举升到人行道(1)的高度,过往行人出车厢(9)的同时沿同一方向进入车厢(9),周而复始的进行下一次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义,未经许昌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437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