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重金属粉尘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8469.0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水品惠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2D3/33 | 分类号: | A62D3/33;A62D101/43;A62D10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王礼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粉尘 稳定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得在焚烧或烧成或熔融一般废弃物或产业废弃物时产生的粉尘中含有的重金属无害化的方法,尤其是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HJT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稳定地处理重金属。使得无害化的处理灰可以填埋处理等。
背景技术
对于重金属粉尘,一般利用添加一定量的水泥、水,通过水泥固化使重金属无害化的方法。又,也有将不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标准值的含重金属粉尘作为危险物,进行危险物处理的情况。
在作为以往技术的水泥固化技术中,当Pb、Cd、Zn、Cu等重金属含量高的粉尘的场合,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HJT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的方法的试验中,存在不能稳定地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标准值的问题,而且即使能处理,水泥添加量也非常多,由此产生需要填埋处理量大幅增加的问题。特别在pH值低的条件下,含量高的Pb,Cd,Cu,Zn等重金属会以高浓度溶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其能稳定且长期地处理含重金属粉尘,尤其,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HJT300-2007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的试验方法中,能稳定地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标准值,且成本低,并能减轻环境负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显示P-碱度的含重金属粉尘添加碱性试剂和重金属固定剂,进行混合,上述碱性试剂是Mg化合物和/或Ca化合物,作为上述重金属固定剂,并用磷酸类化合物和二硫代氨基甲酸类化合物。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向上述粉尘添加水,进行混合。
(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Mg化合物是从氧化镁、氢氧化镁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
(4)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Ca化合物是从氧化钙、氢氧化钙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
(5)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任一个所述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磷酸类化合物是从磷酸、磷酸氢钠、磷酸氢钾、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三钠、磷酸氢三钾、磷酸钙、磷酸镁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
(6)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任一个所述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二硫代氨基甲酸类化合物是从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或其盐、哌嗪二硫代氨基甲酸或其盐、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或其盐、聚胺二硫代氨基甲酸或其盐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
(7)在上述技术方案(1)~(6)中任一个所述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碱性试剂和上述重金属固定剂,使用两者混合成一剂化的化学品。
(8)在上述技术方案(1)~(7)中任一个所述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添加上述碱性试剂后,添加上述重金属固定剂,进行混合。
(9)在上述技术方案(1)~(8)中任一个所述的重金属稳定化处理方法中,其特征在于:
含重金属粉尘为在焚烧或烧成或熔融一般废弃物或产业废弃物时产生的粉尘。
在本发明中,水并不是必须的,但是,除了碱性试剂及重金属固定剂,进一步添加水,通过混合,碱性试剂及重金属固定剂均一/分散性变得良好,因此,能更稳定、有效地实施重金属处理。
下面,说明本发明特有的效果。
作为碱性试剂的MgO/Mg(OH)2的效果是使得升高pH值的能力优异,同时,在pH9.5~10.5左右具有pH值缓冲功能。另外,还具有和水泥同样地固化含重金属粉尘的功能。
作为碱性试剂的CaO/Ca(OH)2的效果,与Mg类化合物相同,升高pH值的能力优异,同时,在添加磷酸类化合物时,该试剂还具有提高重金属不溶的效果。且也具有固化含重金属粉尘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栗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供电设备以及非接触供电方法
- 下一篇:带有紧固装置的电气模块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