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性桩与柔性桩联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8195.5 | 申请日: | 201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胡兴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5/22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性桩 柔性 联合 处理 深厚 土地 基工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钢性桩与柔性桩联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法。
背景技术
在深厚软土地基场地区域,存在堆料或堆山体的超载(大于300KPa)时,地基会产生较大沉降,同时会产生一定的水平变形。如采用单一的柔性桩(如砂石桩、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处理,则软土固结时间较长,不能有效控制水平变形,且提供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较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如采用单一的钢性桩(如CFG桩、静压桩、灌注桩等)处理,可以满足土体固结时间、水平位移控制及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但施工复杂、成本较高。因此,有必要对两种工法的使用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能有效提高深厚软土地基承载力、缩短土体固结时间、控制水平变形的能力,且施工方便、成本低的钢性桩与柔性桩联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法。
一种钢性桩与柔性桩联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法,其步骤如下:
1、施工柔性桩1;
2、在柔性桩1中间再施工钢性桩2;
3、在柔性桩1和钢性桩2的桩顶设置褥垫层3。
在步骤3所述的褥垫层3内可预先设置起拱4或土工格栅5。
所述柔性桩1,可采砂石桩、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
所述钢性桩2,可采CFG桩、静压桩、灌注桩等。
本发明钢性桩与柔性桩联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法的优点是:由于在深厚软土地基中采用了钢性桩及柔性桩两种桩型,既发挥了钢性桩承载力大、抗弯性能强的优点,也发挥了柔性桩排水加速固结、对土体挤压改良的优点。该使用工法在生产过程中施工简单、造价低,对环境保护十分有利,因此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新型地基处理工法,特别适用于大型钢厂的料场、公园堆山等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钢性桩与柔性桩联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法的典型平面图。
图2为钢性桩与柔性桩联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法的典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根据图1、图2所示,一种钢性桩与柔性桩联合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法,其步骤如下:
(1)施工柔性桩1——砂石桩
①几何参数
桩径可采用300~800mm,大多数桩径选用500mm。桩长一般以进入持力层1~3m为准。
②置换率m
以下式计算:
fspk(1)=mfpk+(1-m)fsk
式中:
fspk(1)--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桩土面积置换率;
fpk--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Pa,宜通过单桩载荷试
验确定;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
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
③桩位布置
桩位宜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桩间距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在柔性桩1中间再施工钢性桩2——CFG桩
①几何参数
桩径可采用350~600mm,大多数桩径选用500mm。桩长一般以进入持力层1~3m为准。
②单桩承载力
以下式计算:
式中:
uP--桩周长,m;
qsi--桩侧土摩阻力特征值,kPa;
li--各土层厚度,m;
A--桩截面积,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1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画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浪兼护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