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高效率的氢氧气电解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8025.7 | 申请日: | 201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湧;黄戊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微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06 | 分类号: | C25B1/06;C25B9/06;F02M25/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唐正玉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高效率 氧气 电解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解水产生的氢氧混合气体的一种组合式高效率的氢氧气电解池,电解水产生的气体中氢与氧原子按2∶1精确配比,广泛用于内燃机节能减排的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2加剧了温室效应。因此,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诸如臭氧注入、磁场共振等的节油产品,但效果不很明显。又如申请号200480040719.2,结构复杂,还需要在金属外壳上安置专门散热装置。
因此武汉微氢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发明专利号为:200810048766.1的“内燃机微氢喷射节能降排装置”,其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但“内燃机微氢喷射节能降排装置”中的氢氧气电解池存在各金属电极板还可以通过电极板上2个电解液循环孔产生旁路寄生电流,不能达到更高的电解效率。
在此基础上武汉微氢科技有限公司改进了电解池,见专利号ZL 2009 20085780 9“一种高效率的氢氧气电解池”。但由于电解池壳体采用机械加工,加工难度高,不适合批量生产,装配及后期维护困难。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因壳体结构导致安装难度系数过高,装配好的电解池在车载颠簸情况下会产生连接面松脱,引起漏电流产生,导致电解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高精度、方便装配、易于拆卸、生产制造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的组合式高效率的氢氧气电解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组合式高效率的氢氧气电解池,包括:N个金属矩形电极板、电源正负极引出螺栓、电解池前后板、电解池左右槽板、电解池上下槽板、电解池上下盖板;其特征在于:电解池上下左右槽板上对称地设有V型卡槽,N个金属矩形电极板分别卡入电解池上下左右槽板上的V型卡槽内并密封,终端的两个金属矩形电极板焊接电源正负极引出螺栓,电解池上下槽板设有NxM个直径很小并相对很长的导流管道和导流孔,电解池上槽板、电解池上盖板上设有与电源正负极引出螺栓对应的孔,电解池上下盖板上分别设有集流孔,将电解池前后板、电解池左右槽板、电解池上下槽板、电解池上下盖板组装成一个密闭的电解池,从电解池上盖板引出电源正负极引出螺栓上分别套上密封塑料导柱和○形圈,N、M分别为不为零的自然数。
所述的电解池前后板、电解池左右槽板、电解池上下槽板、电解池上下盖板由工程塑料采用塑料模具注塑加工而成。
所述的电解池前后板、电解池左右槽板、电解池上下槽板、电解池上下盖板的边缘均设计有带孔的弯边。
电解池的壳体由工程塑料采用塑料模具注塑加工;N个金属矩形电极板间距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优化;密封N个金属矩形电极板边缘的卡槽设计成V型,与N个金属矩形电极板边缘形成良好密封,截断N个矩形金属电极板之间的旁路寄生电流;电解池上下槽板设有NxM个直径很小并相对很长的导流管道和导流孔,这些导流管道中的电解液形成的电阻相对很大,所以通过这些导流管道的旁路寄生电流很小;每个电解小室产生的氢氧气体分子容易经上槽板上这些导流管道和导流孔排出和电解液容易经下槽板上这些导流管道和导流孔进入每个电解小室;电解池壳体各槽板边缘设计有带孔的弯边,便于螺栓连接;连接方式采用螺栓紧固,方便装配及拆卸,便于后期维护。
本发明具有高精度、方便装配、易于拆卸、生产制造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外形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正面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分解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微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微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80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电设备故障检测仪
- 下一篇:结晶器铜管传热对称性的在线热监测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