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意外损伤修复材料及修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6265.3 | 申请日: | 201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钱振东;王建伟;陈磊磊;罗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E01D1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面 沥青 混凝土 意外 损伤 修复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意外损伤修复的修复材料及修复方法,属于交通运输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的大跨径钢桥普遍使用沥青混凝土铺装。众所周知,沥青混凝土铺装的破坏大多是从桥面铺装的薄弱环节开始的,而桥面铺装的初始薄弱点除了来自于外界荷载的反复作用,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意外引发的铺装表面损伤。对国内多座大跨径钢桥的桥面铺装调研结果表明,重物跌落、火灾等意外事故引发的桥面破损,是引起桥面铺装进一步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寻求一种可有效应用于钢桥了沥青混凝土铺装意外事故损伤修复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对维持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在沥青路面的表面病害修复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对于坑槽的填补多采用预制的沥青混凝土或者普通热拌沥青混凝土。然而,大跨径钢桥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的结构条件与运营条件与沥青路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其受力模式截然不同,且钢桥面的挠度远大于普通沥青路面,这使得传统沥青路面的修复材料与修复方法无法应用于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对国内多座大跨径钢桥的桥面铺装养护修复情况的调研结果表明,由于桥面变形大,对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表面裂缝坑槽类病害的修复不久又从新老材料交界处重新破坏,且修复材料本身的性能不足也大大影响了修复效果。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粘结性好、有较强抗变形能力及良好路用性能的病害修复材料,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法。
环氧树脂本身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突出的粘结性、低收缩率、良好的耐化学品性等,性价比高,来源广泛。环氧树脂改性沥青由于有较好的粘结性能与柔韧性,也成功的应用于我国的大跨径钢桥面铺装工程中,如南京长江二桥、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等。因此,本发明将通过研究,提供一种适用于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意外损伤修复的修复材料,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强的粘结性能、良好的高低温稳定性、不严格配比、优良的力学性能的环氧沥青类修复材料,供钢桥面沥青铺装表面意外损伤修复使用,同时提供其修复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意外损伤修复材料按重量比由以下两组分组成,环氧沥青:6-10份,玄武岩细集料:100份。
优选的,按重量比例计,将预热后的玄武岩细集料100份,环氧沥青6-10份混合后,在拌合设备中进行拌合,预热与拌合的温度均为110℃~130℃。
优选的,所述环氧沥青性能指标为:
在23℃的情况下,抗拉强度≥6.0兆帕,断裂延伸率≥190%,浸耗率≤35%,吸水率≤0.3%;在121℃的情况下,粘度增至1帕秒的时间≥20分钟;在300℃的情况下,热固性为不熔化。
优选的,所述玄武岩细集料性能指标为:
抗压强度≥120MPa,洛杉矶磨耗损失≤22%,压碎值≤22%,吸水率≤1.5%,表观密度≥2650kg/m3,针片状含量≤1.5%,软石含量≤1%,粘附性≥4级,坚固性≤5%,含泥量<1%,砂当量≥6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意外损伤修复材料的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意外损伤修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沥青混凝土铺装面层上的意外损伤区切割并清洁干净;
洒布防水粘结层;
摊铺并压实修复材料;
洒布防水封层。
优选的,洒布的防水粘结层为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该环氧沥青防水粘结层材料的用量为0.3~0.5L/m2。
优选的,洒布的防水封层为环氧沥青防水封层,该环氧沥青防水封层材料的用量为0.2~0.5L/m2。
优选的,洒布的环氧沥青防水封层材料喷洒面积应大于修复面积。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所采用的钢桥面沥青铺装意外损伤修复材料可提供良好的高低温稳定性与力学性能。采用防水粘结层加修复层加防水封层的方法可以确保修复后区域与原铺装层有良好的协同工作能力,同时很好的避免了修复区的再破损,提高了修复结构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62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