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各型痛经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6244.1 | 申请日: | 201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4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纪元;王四旺;缪珊;王三虎;谢艳华;孙玲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各型 痛经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及其制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85%以上得成年女性患有不同程度得妇科疾病。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发病率更高,而在中国,据统计女性妇科病发病率高达90%,已婚女性几乎是100%。由于气血两亏引起的经期腹痛属妇科临床的常见病,据有关调查表明,痛经的发病率为33.1%。伴随女性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给女性带来极大痛苦。至今未有疗效很好的药物。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月经时腹痛不伴有盆腔病理情况,常见于初潮后6-12月内,排卵周期建立时,发生率高达50%左右。中医认为由多种原因引起血运不通,以至“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即所谓痛经主要是行经不畅所致,也就是气滞血癖和气虚血滞两个极端,血淤之因,可因寒、因热、因湿、因郁所致;血虚之因可因脾胃不固或肝肾不足所致。痛经给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困难,虽然市面上有一些减缓痛经的药物,但目前治疗痛经的药物制法单一,疗效局限,且治标不治本,由此,开发新的治疗痛经的中药是人们的愿望。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温经、行气、止痛之功效的治疗痛经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治疗痛经的中药,它主要由以下重量配方的原料:丹参10份-20份、当归5份-10份、制香附5份-10份、延胡索5份-10份、桂枝5份-10份、川芎5份-10份、藏红花5份-10份、白芍10份-15份、红芍10份-15份、益母草15份-30份,其最优配比为丹参20份、当归10份、制香附10份、延胡索10份、桂枝10份、川芎10份、白芍15份、红芍15份、藏红花10份、益母草30份,经常规工艺加工成颗粒剂。
本发明经临床观察与反复验证而来,遵循中医“气以通为用,血以和为贵”得传统,运用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选择以“活血化淤、舒肝理气、养血和血”的纯天然中药组合成方。由于患者有不同的发病原因和个体特异性,其临床症状因人而异,所表现出来的寒、热、虚、实等表象也不尽相同,所以,根据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施治原则与不同的临床症候,又另加诸多药引“异病同治”、“补偏救弊”。充分体现本发明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前提下,紧密围绕妇产科疾病普遍存在“气滞血淤”的发病机理遣方造药,尤其采用不同的药引以治不同的疾病,无疑拓宽了本发明的功效与适应症范畴。
本发明主要是由丹参、藏红花、益母草等十味名贵中药组成。方中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善于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等,故在方中作为君药。藏红花性味干平,善于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它虽与草红花功能相似,但其药力较强,且又有散淤开结、凉血解毒之功效;益母草苦、辛,微寒,主要用于活血调经,痛经,经闭等,故在本方中和藏红花合用为臣药。当归苦行而温,功能补血活血,又善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醋制香附、醋延胡索两味舒肝理气药,意在血病气治,使气和血宁,瘀去新生,气血调和,则人可安宁。又因妇女月经困难、经痛、经闭、难产、胞衣不下等症,多因血瘀所致,而“不通则痛”是导致许多妇产科疾病的主要发病诱因,故方中又酌加“血中之气药”川芎活血行气,川芎辛温,其性辛香,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以调经,又能行气开郁以止痛。桂枝辛温,功能温通经脉,散寒逐瘀。以上两味,意在增强君药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力。以上几味,可增强君药活血行气之力,是为佐药。红芍、白芍苦酸味寒,功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引经之药,本方中作使药。全方化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致瘀血,驱邪而不忘扶正。故行而不聚,补而不腻,攻补兼施,标本兼顾,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由此可见,本发明之方药,辨证立法独到,处方遣药精当,配伍巧妙而严谨,且又切中病机,实乃妇产科之良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6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内服药物
- 下一篇:一种治疗慢性咽夹炎病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