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诱鱼香味式软鱼饵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5656.3 | 申请日: | 201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6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福斯特渔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5/01 | 分类号: | A01K85/01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65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味 鱼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人造鱼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诱鱼香味式软鱼饵。
背景技术
现在国内用于钓鱼用鱼饵分为天然的和自制的两种,由于天然的鱼饵选取困难,所以大都采用自制的鱼饵,在自制鱼饵中,由于较多采用化学合成物质,对鱼类的生存环境有害,不宜长期使用;有的鱼饵采用合面团的方法泡制而成,其干湿度、粘结度、色泽、上钩率均不理想,在制作过程中,工艺复杂,难形成,费时费力,浪费原料,成本高,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同时影响了生产效益和鱼饵的使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环保意义、可以长期使用、形状逼真、色泽好、粘结度好、容易成型的诱鱼香味式软鱼饵,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使用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诱鱼香味式软鱼饵,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己二酸二辛酯 85-90%
塑料综合安定滑剂2.6-3%
大豆油 2.9-3.6%
进口PVC粉 4-8%
黑色粉 0.1-0.2%
金葱色粉 0.3-0.6%
草莓香精 0.4-0.7%
八角油 0.1-0.3%。
所述的诱鱼香味式软鱼饵,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规定重量百分比取各原材料,充分混合后,将一定量的混合料放入电热炉内进行加热,将电热炉的温度调整到180-200度,大约20分钟后,等混合料全部熔化成液体;
2)、混合料熔化成液体后,调整电热炉上联通的进料气压阀,将气压阀调至80Pa左右,打开电热炉出料阀门,物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模具成型生产线,打开模具进料阀进行成型;
3)、成型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放入清水中冷却,大约2小时后,捞出产品,然后进行分离晾晒干,最后放到矽油中浸泡10分钟左右,再捞出放入PVC袋中包装好。
本发明采用模具直接成型,其材料不会污染环境,而且加工工艺简单、省时省力、减少了原料的浪费,在使用时,将鱼饵直接投放到预钓鱼的水中,它本身在水中会漂浮,形似真鱼,由于其粘结度好,长时间不会被水冲散,达到上钩率高的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产品干湿度均匀、粘结度好、色泽好、上钩率均高,采用模具成型,省时省力,减少了材料的浪费,降低了成本,满足了使用要求,提高了生产效益和鱼饵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模具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诱鱼香味式软鱼饵,其制备方法为:取己二酸二辛酯870g、塑料综合安定滑剂28g、大豆油30g、进口PVC粉60g、黑色粉1g、金葱色粉4g、草莓香精5g、八角油2g,将其充分混合后,将一定量的混合料放入电热炉内进行加热,将电热炉的温度调整到190度,20分钟后,等混合料全部熔化成液体后,调整电热炉上联通的进料气压阀,将气压阀调至80Pa,打开电热炉出料阀门,物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模具成型生产线,打开模具进料阀进行成型;成型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放入清水中冷却,2小时后,捞出产品,然后进行分离晾晒干,最后放到矽油中浸泡10分钟,再捞出放入PVC袋中包装好。
所述的模具1上设有两排对称的型腔2,模具1中部设有流体通道3,所述型腔2与流体通道3相互联通。
实施例二:
一种诱鱼香味式软鱼饵,其制备方法为:取己二酸二辛酯880g、塑料综合安定滑剂29g、大豆油31g、进口PVC粉61g、黑色粉1.1g、金葱色粉4.1g、草莓香精5.3g、八角油2.1g,将其充分混合后,将一定量的混合料放入电热炉内进行加热,将电热炉的温度调整到195度,15分钟后,等混合料全部熔化成液体后,调整电热炉上联通的进料气压阀,将气压阀调至82Pa,打开电热炉出料阀门,物料通过管道输送到模具成型生产线,打开模具进料阀进行成型;成型后,打开模具,取出成品放入清水中冷却,2小时后,捞出产品,然后进行分离晾晒干,最后放到矽油中浸泡15分钟,再捞出放入PVC袋中包装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福斯特渔具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福斯特渔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