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石板材加工后残留洞孔的填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5637.0 | 申请日: | 201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6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旺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溪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50 | 分类号: | C04B41/50;C04B26/04;C04B18/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4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板材 加工 残留 填平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装饰材料的加工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石板材加工后残留洞孔的填平方法。
背景技术
大理石和板岩等地层变质岩,以及花岗岩(火山岩推积而成的)岩石中含有洞孔,我国称为洞石。
洞石主要特征是洞孔多,作为建筑材料,时间长会堆积一些污渍,使板材的美观得到损坏或减弱。含有洞石的岩石主要盛产于意大利、土耳其和伊朗等国家,中国不出产洞石。意大利洞石在使用上有着其非常悠久的历史,古罗马斗兽场,圣彼得大教堂,议会大厦等都取自上述石材而建造。洞石分二种:白洞和黄洞,一般地说白洞岩比黄洞岩要贵。黄洞石的优点是质朴自然,比一般石料硬度大、不易留下刮痕、不氧化、不变色、无辐射、易清洁、颜色不刺眼,阳光照上去的时候,能呈现出的古生物化石形成自然的图案,非常适合做外墙材料。
但因洞石具有天然的孔洞,且孔洞的分布具有不规则性,在建筑装饰过程中,因施工或自然环境影响经常出现粘土或吸收粉尘、污渍现象,且不易清洗,影响整体装饰效果及环境清洁、美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填补质量高且能改变洞石多孔的不足,使其成为平面光滑无孔的建筑石材的一种石板材加工后残留洞孔的填平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板材加工后残留洞孔的填平方法,其特征是:
(一)把从国外进口洞石的方材,通过拉锯切成板材半成品;将切后的板材通过烘干或自然状态下日晒干;然后在板材的背面刷上一层胶水后再铺上一层网布,使其牢固,不易断裂;
(二)取加工后的洞石边角料,磨成石粉。然后把石粉、不饱和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
所述的固化剂化学成分是:a.乙酸酐、b.三氯甲烷、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d.淀粉、e.碘化钠;
化学公式:
(三)调配好的糊状物,将填进洞石的洞孔,并用刷子将其刷均匀;
(四)上胶后烘干,即:将填补在石板材内的材料烘干;
(五)石板材抛光,即:将填补的表面通过抛光流水线抛光,使其达到所需镜面光度;
(六)切边,按规格要求切边,即:将抛光后的板材切成客户所需的规格尺寸;
(七)排板,即:将切成规格后的板材进行编排,对色,使其整体顺纹、色调一致,包装放库。
本发明的石粉为50~200目。
本发明的石粉与不饱和树脂及固化剂的比例为5∶3∶1或5∶4∶1。
本发明利用原石板材料加工成石粉再与不饱和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对洞孔进行填补,经洪干后抛光制成所需的产品。本发明抛光后的板材具有质朴自然,比一般石料硬度大、不易留下刮痕、不氧化、不变色、无辐射、易清洁。它的颜色不刺眼,阳光照上去的时候特别具有美感。本发明不仅适合做外墙材料,不管用于内装修还是外墙都一样美观,干净。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把从国外进口带有洞石的板材,通过拉锯切成板材半成品;将切后的板材通过烘干线或自然状态下日晒干;而后在板材的背面刷上一层胶水后,再铺上一层网布,使其牢固,不易断裂;
(二)取加工后的洞石边角料,磨成石粉。然后把石粉、不饱和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均匀搅拌成糊状;
(三)调配好的糊状物,将填进洞石的洞孔,并用刷子将其刷均匀;
(四)烘干,即:将填进在石板材的糊状烘干;
(五)石板材抛光,即:将填进的表面通过抛光流水线抛光,使其达到所需镜面光度;
(六)切边,按规格要求切边,即:将抛光后的板材切成客户所需的规格尺寸;
(七)排板,即:将切成规格后的板材进行编排,对色,使其整体顺纹、色调一致,包装放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溪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溪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56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