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手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2078.8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8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木源;吕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5/00 | 分类号: | G03B5/00;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手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手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摄影装置的防手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小型数字相机已普及于一般消费者,在进行拍照时,使用者手部的偏移或是呼吸的振动常会造成晃动而影响照片质量。因此,可避免因为振动造成拍摄质量低落的防手振装置已几乎成为数字相机的必备功能。防手振装置不但可以应用于数字相机,也可以应用于各种数字产品,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等。
防手振装置主要是利用光学组件的移动来补偿外部振动,而使得成像质量最佳化。随着数字相机的小型化,防手振装置也必须进一步进行小型化,方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然而,传统防手振装置构造复杂,体积较大,要进行小型化并不容易。
鉴于上述先前技术所存在的缺点,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手振装置,借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防手振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手振装置,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防手振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防手振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光学组件的移动来补偿外部振动,而使得成像质量最佳化,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手振装置,其中包含:一第一连杆组,该第一连杆组设置于一框架,该第一连杆组包含一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连杆;以及一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弹性元件可使一光学元件组紧贴该第一连杆,借以使得该光学元件组沿着该第一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一连杆组包含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枢接至该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该框架形成一四连杆机构。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更包含一动力源,该动力源可推动该第一连杆,该动力源与该第一连杆的间为滑动接触。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动力源包含一滑块与一驱动元件,该滑块连接至该驱动元件,该驱动元件借由该滑块与该第一连杆的间的滑动接触,来推动该第一连杆。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滑块包含一导引部,该框架包含一导引槽,该导引部插入该导引槽,使得该滑块仅能直线移动。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驱动元件具有一旋转轴,该旋转轴具有一外螺纹,该滑块具有一内螺纹,该外螺纹插入该内螺纹,当该旋转轴旋转时,该滑块可直线移动。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驱动元件系一步进马达。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驱动元件包含一线性马达或一线圈。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更包含一第二连杆组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连杆组设置于该框架,该第二连杆组包含一位于第二方向上的第三连杆,该第二弹性元件可使该光学元件组紧贴该第三连杆,借以使得该光学元件组随着该第二方向移动。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第二方向垂直该第一方向。
前述的防手振装置,其中所述的该光学元件组包含一影像感测器或一镜片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手振装置,其中包含一第一连杆组以及一第一弹性元件。第一连杆组设置于一框架,该第一连杆组包含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第一连杆;第一弹性元件可使一光学元件组紧贴第一连杆,借以使得光学元件组沿着第一方向移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防手振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防手振装置不需使用线性轴承或导引杆来控制光学元件组的移动方向;防手振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使得具有防手振装置的数字相机也可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于小型数字相机的需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与图2分别显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手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与俯视示意图。
图3显示图2中,动力源的立体示意图。
200:防手振装置 210:第一连杆组 211:第一连杆
212:第二连杆 213:第一感测器 220: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20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功率设备的测控装置
- 下一篇:微波干燥器和微波干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