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腰椎间盘埋线套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31946.0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5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熊恒辉;李学荣;彭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微创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间盘埋线套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一种腰椎间盘埋线系统。
背景技术
埋线理疗是中医传统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理论、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针具将药线埋在选定的治疗穴位内,使药线在穴位内产生相应的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并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调节身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使活动趋于平衡,疾病得到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一方面埋入穴位的药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在埋入穴位以后相当于异体组织移植,可使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细胞致敏,其细胞又配合体液中的抗体、巨噬细胞等,反过来破坏分解、液化药线,使之变成多肽、氨基酸等,最后被吞噬吸收,同时产生多种淋巴因子,提高人体的应急能力,激发人体免疫功能。这些抗原刺激物对穴位产生的生理物理及生物化学刺激,引起局部组织产生反应,使纤维软化、细胞重建、组织修复等。另一方面,埋线疗法是集多种刺激效应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抑制相邻病理信息,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对中枢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在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调节脏腑,使疾病达到治愈的目的。
在椎间盘内埋线理疗方面,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在国内外还是一个技术空白。由于椎间盘解剖的特殊性,常规的埋线技术无法达到目的。因此,椎间盘内埋线的问题,长期历来是困扰着医学界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椎间盘内埋线理疗方面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腰椎间盘埋线套针系统,包括开孔针、穿刺针套、穿刺针芯、埋线针套和埋线针芯五个组成部分。这里:
开孔针的针头部分的直径为2.2mm。
穿刺针套的前端为一段弧形结构,弧的半径为60-90mm,穿刺针套前端的针套管的直径为2mm,弧长为100-140mm。
穿刺针芯的前端为一段弧形结构,弧的半径为60-90mm,穿刺针芯前端的针芯的直径为1.8mm,弧长为100-140mm。
埋线针套的前端为一段弧形结构,弧的半径为60-90mm,埋线针套前端的针套管的直径为1.2mm,弧长为100-140mm。
埋线针芯的前端为一段弧形结构,弧的半径为60-90mm,埋线针芯前端的针芯的直径为1mm,弧长为100-140mm。
使用时,先将开孔针在病人背部选定的进针点刺穿皮肤开孔,然后用穿刺针套、针芯在开孔点进行椎间盘穿刺,直到椎间盘内;退出穿刺针芯。将药线放入埋线针套前端,与针套前端齐平;将埋线针芯放入埋线针套,接触药线尾端止;将埋线针套、针芯一起放入穿刺针套推至椎间盘内,将埋线针芯推入到位,药线即埋入椎间盘内,退出埋线针套、针芯,退出穿刺针套,埋线完毕。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腰椎间盘埋线可以使病变的椎间盘组织发生分解、液化,产生刺激因子促进细胞重建和组织修复,与目前国内的腰椎间盘治疗技术,如:激光、射频、化学溶解等技术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而且还具有创伤小、无化学毒性、促进组织修复、绿色安全的特点,这既实现了腰椎间盘内埋线技术上的突破,又为祖国医学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增添了新的亮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开孔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穿刺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穿刺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埋线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埋线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腰椎间盘埋线套针系统,包括开孔针1、穿刺针套2、穿刺针芯3、埋线针套4和埋线针芯5五个组成部分。这里,:
开孔针的针头部分的直径为2.2mm。
穿刺针套的前端为一段弧形结构,弧的半径为60-90mm,穿刺针套前端的针套管的直径为2mm,弧长为100-140mm。
穿刺针芯的前端为一段弧形结构,弧的半径为60-90mm,穿刺针芯前端的针芯的直径为1.8mm,弧长为100-140mm。
埋线针套的前端为一段弧形结构,弧的半径为60-90mm,埋线针套前端的针套管的直径为1.2mm,弧长为100-140mm。
埋线针芯的前端为一段弧形结构,弧的半径为60-90mm,埋线针芯前端的针芯的直径为1mm,弧长为100-140mm。
使用时,先将开孔针在病人背部选定的进针点刺穿皮肤开孔,然后用穿刺针套、针芯在开孔点进行椎间盘穿刺,直到椎间盘内;退出穿刺针芯。将药线放入埋线针套前端,与针套前端齐平;将埋线针芯放入埋线针套,接触药线尾端止;将埋线针套、针芯一起放入穿刺针套推至椎间盘内,将埋线针芯推入到位,药线即埋入椎间盘内,退出埋线针套、针芯,退出穿刺针套,埋线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微创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所,未经成都微创椎间盘突出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1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书签
- 下一篇:具有路由功能的网络装置及其电源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