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的移动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31719.8 | 申请日: | 201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1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詹良通;冯源;王顺玉;陈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城市 污水 污泥 脱水 移动 电极 式电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的移动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城市污水污泥的产量已达1900万吨/年(按含固率20%计算)。初生污泥的含水率高达95%,脱水处理可显著降低污泥体量,进而降低后续的处理、处置成本,是污泥处理处置的关键环节。由于污泥水力渗透系数低,目前常用的机械脱水方法的脱水效果只能达80%左右含水率,仍有较大的脱水空间。电渗脱水是利用电渗现象对污泥进行脱水的处理技术,电渗是颗粒表面扩散双电层中的反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迁移并带动水分子由阳极移向阴极产生的渗流,电渗流能有效去除包含毛细与吸附水在内的水分,且污泥的电渗透系数远高于水力渗透系数,故电渗脱水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脱水方法。目前国内外对污泥电渗脱水均采用固定电极的电渗处理方式,处理过程中已脱水污泥含水率降低、电阻增加致使消耗电压增加,导致电渗效率逐渐衰减且能耗较高。上述不足使污泥电渗脱水技术难以应用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的移动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带手把的螺杆、有机玻璃上板、有机玻璃杆、底部带有隔层的pvc装样筒、多根支撑杆、可调电压直流电源、多根不锈钢导电杆、多个尖头合金电极、合金固定电极板和土工织物反滤层;在pvc装样筒的隔层上表面从下至上依次铺有土工织物反滤层和合金固定电极板,pvc装样筒的隔层上表面和合金固定电极板上开有等分分布的通孔,pvc装样筒的外壁等分安装多根支撑杆,有机玻璃上板套在多根支撑杆中,带手把的螺杆与有机玻璃上板中心的螺母转动连接,螺杆的下端连接有机玻璃杆,有机玻璃杆的下端置于pvc装样筒底部中心的轴承上,有机玻璃上板开有等分分布的的通孔,每个尖头合金电极均安装在各自不锈钢导电杆下端,每根不锈钢导电杆上端固定有机玻璃上板孔中,可调电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各根不锈钢导电杆和合金固定电极板,由不锈钢导电杆、有机玻璃上板、有机玻璃上板中心固定的螺母和尖头合金电极组成的移动电极组,在带手把的螺杆转动时,能沿螺杆作上下升降运动。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设计的移动电极组可通过转动螺杆升降、从而改变正负电极间距,在脱水过程中逐渐将正极移向负极,使电场逐步越过已脱水后的高阻抗污泥,将电能作用于未脱水污泥,可解决电渗处理中污泥含水率降低、电阻增加消耗电压的问题,使电压充分用于电渗、实现脱水。
2)本发明中的正负电极连接可调电压直流电源供电,处理过程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同步降低加载电压、保持电极间的电压梯度不变,可以恒定电场强度维持电渗流。
3)装样筒底部设开孔隔层,其上铺有土工织物,起反滤排水作用,脱除水可由筒底隔层排出。
4)本发明采用移动电极结合调节电压以维持电场强度的电渗脱水方法,可维持电渗效率,并实现均一的脱水效果,含水率80%左右的出厂污泥,根据其电渗特性选择适宜的电压与电极移动速率,电渗脱水后可使含水率降至60%~70%。
附图说明
图1是移动电极式电渗脱水装置示意图。
图2是电渗脱水处理中、移动电极组移动过程示意图。
图中:1、手把,2、有机玻璃上板,3、螺杆,4、有机玻璃杆,5、轴承,6、底部带有隔层的pvc装样筒,7、支撑杆,8、导线,9、可调电压直流电源,10、螺母,11、不锈钢导电杆,12、尖头合金电极,13、合金固定电极板,14、土工织物反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17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