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管件胀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31279.6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0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潘金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20 | 分类号: | B21D39/2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何学成 |
地址: | 21313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件胀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管件管口的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管口进行胀口加工的金属管件胀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汽车生产中产运用到各类不同直径的管件,且汽车生产对管件的连接要求很高。不同直径的管件的连接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不同直径的管件,连接配合起来比较难,需要设计专门的连接接头,其成本较高,2、不同直径的管件的连接的可靠性低,在汽车的高震动的运行环境中,连接常会出现问题,影响汽车的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设计了一种用于扩张管口直径,并且在管件上形成凸楞,保证管件连接可靠的一种生产设备——金属管件胀口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液压系统作为动力系统,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金属管件胀口装置,其包括底座、液压动力部分和胀口模具部分,液压动力部分与胀口模具部分连接,液压动力部分包括一个油缸,还包括一个控制液压动力部分工作的开关装置,所述的胀口模具部分包括沿圆周设置的多个胀块,以及对多个胀块进行包容的模套,多个胀块中间形成一个空腔,在空腔内设置有一个楔铁,楔铁为一个轴向截面呈梯形的圆锥体,所述的胀块的呈扇形状,胀块的外表面呈台阶状,在第一台阶段的外表面上向外延伸设有一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类环形凸块,在第二台阶段和第三台阶段设有多个用于装夹的凹槽,所述的胀块的内壁面为与楔铁配合的弧形斜面。
所述的楔铁与油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的油缸设置在底座的顶部。
所述液压动力部分还包括油泵、溢流阀、电磁阀和油箱,,油泵的一端伸入油箱内,油泵输出口与电磁阀连接,油泵输出口处的管路上还设置有一个溢流阀,电磁阀与油缸连接。
在油泵和电磁阀之间的管路上设有一个防止回流和保压的单向阀,
在电磁阀和油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一个节流阀。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生产汽车用管件的金属管件胀口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采用液压动力,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实现了生产管件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液压动力部分原理图,
图3为胀口模芯的剖视图,
图4为胀口模芯的俯视图,
图中1为底座,2为液压动力部分,3为胀口模具部分,4为开关装置,5为楔铁,6为油缸,7为活塞杆,8为节流阀,9为电磁阀,10为单向阀,11为油泵,12为溢流阀,13为油箱,14为第一台阶段,15为第二台阶段,16为第三台阶段,17为胀块,18为空腔,19为凹槽,20为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金属管件胀口装置,其包括底座1,以及连接在底座上的液压动力部分2和对管件进行胀口的胀口模具部分3,底座1上还设有对控制液压动力部分2工作的开关装置4。
所述的胀口模具部分包括沿圆周设置的多个胀块17,以及对多个胀块17进行包容的模套,多个胀块17中间形成一个空腔18,在空腔18内设置有一个楔铁5,楔铁5为一个轴向截面呈梯形的圆锥体,所述的胀块17的呈扇形状,胀块17的外表面呈台阶状,在第一台阶段14的外表面上向外延伸设有一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类环形凸块20,在第二台阶段15和第三台阶段16设有多个用于装夹的凹槽19,所述的胀块17的内壁面为与楔铁5配合的弧形斜面。
下面对上述的液压动力部分2进行详细的阐述,所述的液压动力部分2包括提供液压油的油箱13,对液压油进行抽取提高动力的油泵11,油泵11与电磁阀9连接,所述的电磁阀9为一个三位四通的电磁阀,在油泵11与电磁阀9连接的管路上设置有一个单向阀10,单向阀10单向截至,在这里防止了突然断电后,液压系统突然失压产生的安全生产问题,在油泵11和单向阀10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一个溢流阀12,溢流阀12可以设置一个既定的压力值,防止液压系统压力过大而对液压元件造成损伤,溢流阀12的溢流油直接流会油箱,电磁阀9的输出接口与油缸6的接口连接,在电磁阀9与油缸6左侧连接的管路上设置节流阀8。
所述的楔铁5与油缸6的活塞杆7连接。
所述的油缸6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
下面对金属管件胀口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良旭车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312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铁缸体的铸造工艺
- 下一篇:管路接头压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