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用液态CO2防灭火工艺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010229737.2 | 申请日: | 201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束永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束永保 |
主分类号: | E21F5/06 | 分类号: | E21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co sub 灭火 工艺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灭火技术,尤其是一种利用液态二氧化碳防治煤炭自燃的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二、背景技术
矿井火灾是煤矿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而煤炭自燃又是矿井火灾的主要形式,“十五”期间,全国657处重点煤矿中,有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的矿井占54.9%,自然发火期在3个月以内的矿井占50%以上,每年自燃形成的火灾近400次,煤自燃氧化形成火灾隐患近4000次,仅我国北方煤田累计已烧毁煤炭达42亿t以上。目前,综采放顶煤技术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使煤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但该方法冒落高度大、采空区遗留残煤多、漏风严重,使得矿井煤炭自然发火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新疆、宁夏、内蒙等区还存在大面积的煤田火灾,每年烧损煤量1000~1360万吨,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煤炭自燃产生大量的SO2、H2S、CO和CO2气体,严重污染环境;煤田火灾还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使土壤沙漠化。为了防止煤炭自燃,目前广泛使用灌浆、喷洒阻化剂、汽雾阻化、注凝胶、注惰气、喷浆堵漏、压注惰性泡沫等防灭火技术,用于防止采空区漏风、
这些技术虽然对防止煤炭的自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成本高、使用效果不够理想。中国专利号:101618255A公布了一种矿用二氧化碳防灭火工艺及装置,它主要是借助液态CO2汽化后产生的压力通过管路将其注入井下火区,利用CO2进行降温和惰化实现防灭火。由于以气态CO2注入井下火区,其冷却降温作用不明显,且长距离管道输送,易发生管路泄露等问题,也会增加企业管道维护工作量。因此,该技术不适用于将液态CO2以近距离直接注入井下火区。
三、发明内容
(一)发明的目的
鉴于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以及煤矿井下注氮工艺防灭火设备价格高、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将液态CO2运至井下火区及以液态灌注火区的防灭火工艺及装置。
(二)技术方案
矿用液态CO2防灭火工艺,需要制作出液态CO2贮运罐,组成液态CO2贮运罐列车,将液态CO2运至井下火区附近,再接较短管路,以近距离将其直接注入火区。
系统组成:包括液态CO2槽车、液态CO2贮运罐、汽化器,以及自增压管路、进出液管路等。
在地面,运送液态CO2的槽车,其槽车接口经进出液总阀将液态CO2充装入各液态CO2贮运罐,开启其自增压系统;充装好的各液态CO2贮运罐运送到井下,按顺序连接挂车,用机车牵引到火区地点;在火区地点,先打开灌注阀及首个液态CO2贮运罐的单元进出液阀,将液态CO2灌注到火区进行防灭火,待首个液态CO2贮运罐放完后关闭其单元进出液阀,然后依次逐个液态CO2贮运罐向火区灌注,每当一个液态CO2贮运罐放完后则关闭其单元进出液阀,直至将整个液态CO2贮运罐车组灌注完毕为止。
液态CO2贮运罐设有自增压系统,由自增压出液阀、自增压出液管、自增压出液总管、汽化器、自增压进气管、自增压进气总管、自增压进气阀等构成。汽化器采用空浴式汽化器,来自液态CO2贮运罐的低温液态CO2在汽化器中与环境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使液态CO2气化为增压气体并回至液态CO2贮运罐上部气相空间。
液态CO2贮运罐设有压力表、液位表和安全阀。
(三)技术效果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矿用液态CO2防灭火工艺及装置,解决了液态CO2贮运罐由地面安全运输至井下、避免灌注管道结冰堵塞及CO2以液态注入火区的关键技术;是一种高效使用的矿井防灭火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束永保,未经束永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9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泵轴的轴承组件的润滑剂保持件
- 下一篇:具有可枢转的刀片单元的安全剃刀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