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门缓冲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6791.1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3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亮;孙秀真;仇同春;郭智;田磊;陈满裕;张世财;王世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9/02 | 分类号: | F16K39/02;F16K4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门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是能够调节阀门进口与出口压差的阀门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阀门是靠阀体和阀瓣的配合来控制输送介质,阀门关闭后,其进口端与出口端的压力不同,产生压差,在阀门开启的瞬间,压差的存在会造成介质通过阀门时,对阀门部件及管道产生巨大的瞬间冲击力,导致阀门震动,并伴有噪音产生。震动对阀门及与其相连的管路的密封性能、使用寿命以及其他用于检测的设备产生影响。特别是应用于高压管路系统上的阀门,其震动尤为剧烈。在一些特定的高压工况下,已有的阀门不能满足操作平稳、震动幅度小、噪音低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门缓冲结构,通过调节阀门进、出口压力,实现降低震动和噪音,保证阀门使用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阀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阀瓣上设有中心通孔和与中心通孔相通的旁通孔,中心通孔与旁通孔之间设置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的密封瓣与传动杆相连接,传动杆与阀瓣之间设有限位机构。
所述的限位机构是在阀瓣壁上开设通孔,传动杆上与通孔相对的位置处设限位槽,限位球位于通孔与限位槽内,通孔内设有限制限位球移动的限位螺钉。
本发明提供的阀门缓冲结构是在阀门的阀瓣上开设中心通孔和至少2个对称设置的旁通孔,中心通孔与旁通孔是相通的,可以将阀门的进口与出口连通。中心通孔与旁通孔之间设有密封组件,用于将其连通或断开。密封组件的密封瓣与传动杆连接,传动杆与阀瓣之间设置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限制传动杆沿阀瓣中心通孔移动的范围。传动杆移动时,首先带动密封瓣移动,然后带动阀瓣移动,这样,在阀门开启过程中,先有部分介质通过中心通孔和旁通孔从阀门进口端进入到出口端,以平衡阀门进口与出口端压力,降低压差,减小介质对阀门元件的冲击,之后阀门才会全部打开。
本发明的特点是:通过在阀门的阀瓣上设置缓冲结构,降低了阀门进出口端压差,实现压力平衡,大大缓解介质对阀门元件的冲击,阀门开启操作平稳,震动幅度小,噪音低,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阀门缓冲结构是在与阀体13相配合的阀瓣1上开设贯通的中心通孔2和2个对称设置的旁通孔3,不限于2个,旁通孔与中心通孔相连通。从阀瓣密封端面到旁通孔处的中心通孔段设置密封座4,密封座上设有密封瓣5,构成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旁通孔与下部的中心通孔不连通,密封组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旁通孔与下部的中心通孔连通,将阀门的进口与出口端相连通。密封瓣与传动杆6一端连接,传动杆另一端伸出中心通孔外与驱动机构连接。限位机构是在阀瓣上部的周壁上分布有通孔7,一般可对称设置4个通孔,与通孔相对的传动杆上设有环形限位槽8,限位球9位于通孔与限位槽内,通过与通孔螺纹连接的限位螺钉10将限位球限位,限位槽的高度即为密封瓣在阀瓣中心通孔内移动的距离,应满足密封组件开启后将阀瓣下部的中心通孔与旁通孔连通。
开启阀门时,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传动杆上升,与其连接的密封瓣随之上升,此时阀瓣不动,密封组件先被打开,介质将通过中心通孔和旁通孔从阀门进口端11进入到出口端12,通过少量流入的介质来平衡阀门进出口端的压力。随着传动杆继续上升,在限位机构的限制下,密封瓣与阀瓣同时上移,阀门开启。反之,传动杆向下移动,先关闭密封组件,随着传动杆的继续下移,阀门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用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67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