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轴传动装置末端接头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3266.4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44 | 分类号: | F16K3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奚衡宝 |
地址: | 225217 江苏省江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装置 末端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上流体阀门的操作件,尤其涉及对小轴传动装置末端接头的改进。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中的小轴传动装置末端接头(CB/T3791-99-E1/E2),使用在频繁开启阀的位置存在缺陷:图4是E1型的结构示意图,它包括一短轴、轴筒9和手轮91,在安装时,比较复杂,需要将手轮91与轴筒9通过键进行连接,为便于拆卸维护,连接键需要一定的尺寸空隙,这样手轮91转动时精度就差,因此存在阀门的阀板开启位置不准确,并且安装过于复杂的问题;图5是E2型的结构示意图,它是单一部件结构形式,本体10的设计小巧但存在阀门开启力大时,本体10承受极大的扭矩,在远洋工作环境中,由于海水的腐蚀,经常出现断裂,其使用寿命短,并且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传递精度高,传递扭矩大的小轴传动装置末端接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将阀杆与远端驱动杆同轴相连,它包括阀杆连接盘、一对耳板和短轴;所述阀杆连接盘上开设有方孔;所述短轴上开设有径向通孔;所述一对耳板由阀杆连接盘和短轴的圆周面上将两者相连。
所述耳板呈瓜片形。
一对所述耳板对称设置在阀杆连接盘和短轴之间,所述耳板朝向外侧隆起。
所述耳板朝向阀杆连接盘的一端设有燕尾台,所述阀杆连接盘设有燕尾槽,所述耳板与所述阀杆连接盘通过所述燕尾台和燕尾槽活动连接;所述耳板朝向短轴的一端与短轴固定连接。
所述耳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阀杆连接盘和短轴固定连接。
本发明针对远洋航行中的环境,对末端接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改变了以往轴类件传递扭矩的结构形式,改进为耳板传递扭矩。一方面,铸造件相对于钢结构件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腐蚀能力更强;第二方面,耳板对称设置在远离轴心的位置,使得整体能传递更大的扭矩;第三方面,在某端接头的位置上,由于一对耳板间的空隙,还可以进行人工辅助操作,比如在空隙中插入直杆,即可进行扭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短轴,2是台阶圆,3是耳板,4是方孔,5是阀杆连接盘,6是径向通孔;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2’是短轴圆盘,31是燕尾台,51是燕尾槽,7是远端驱动杆,8是阀杆,81是方轴段,82是螺纹段;
图4是本发明背景技术一的示意图
图中9是轴筒,91是手轮;
图5是本发明背景技术二的示意图
图中10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3所示,用于将阀杆8与远端驱动杆7同轴相连,它包括阀杆连接盘5、一对耳板3和短轴1;所述阀杆连接盘5上开设有方孔4;所述短轴1上开设有径向通孔6;所述一对耳板3由阀杆连接盘5和短轴1的圆周面上将两者(即阀杆连接盘5和短轴1)相连。耳板3呈瓜片形。一对耳板3对称设置在阀杆连接盘5和短轴1之间,耳板3朝向外侧隆起。
本发明便于脱离式的结构形式是:耳板3朝向阀杆连接盘5的一端设有燕尾台31,所述阀杆连接盘5设有燕尾槽51,所述耳板3与所述阀杆连接盘5通过所述燕尾台31和燕尾槽51活动连接;所述耳板3朝向短轴1的一端与短轴1固定连接。
本发明固定式的结构形式是:耳板3的两端分别与阀杆连接盘5和短轴1固定连接。
此外,考虑到材料节约的因素,短轴1的下部可以设置台阶圆2,这样能减少耳板3的弧度,或减少短轴1的整体直径。
使用时,如图3所示,远端驱动杆7是筒形的,套设在短轴1上,再通过销子、短轴1上的通孔6将远端驱动杆7和短轴1相连。阀门端,在固定形式时,阀杆8端部开设与方孔4适配的方轴段81,为确保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可在方轴段81外再设螺纹段82,在螺纹段82上加装并紧螺母。远离轴心的耳板能把甲板操纵器传递的力平均分配到圆形状的阀杆连接盘上,这样既加大了接触面,从而也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未经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3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