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弹力整经机的纱筒与罗拉之间压力的自动补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6604.1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6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谈亚飞;刘勇俊;吉成祥;徐金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H13/26 | 分类号: | D02H13/26;D02H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周建观 |
地址: | 2131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弹力 整经机 罗拉 之间 压力 自动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织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弹力整经机的纱筒与罗拉之间压力的自动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立式弹力纱线整经机的纱架是积极送纱的,纱筒原料是安装在纱架的筒子臂上,筒子臂上装好纱筒原料后靠在纱架的罗拉上,当罗拉转动时,纱筒的纱线就被送出来。由于纱筒是通过接触罗拉进行送纱的,随着纱线的不断送出,纱筒上的纱线不断减少,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导致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小,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压力对于纱线张力的均匀性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市场上立式弹力整经机的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压力无法自动调整,当纱筒上绕满纱线时,由于装纱筒的筒子臂与罗拉之间的角度较大,因而,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压力较大,该压力较大时会形成罗拉对纱筒上的纱线的挤压,易损伤纱线,严重时出现纱线断纱的现象;当纱筒上的纱线快用完时,纱筒与罗拉之间的角度较小,因而,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压力较小,该压力较小时会导致纱筒接触罗拉出现打滑,造成纱架送纱的张力不均匀,整经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经时不易损伤纱线,防止纱线断纱,整经质量好的立式弹力整经机的纱筒与罗拉之间压力的自动补偿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式弹力整经机的纱筒与罗拉之间压力的自动补偿方法,步骤为,
a、在人机界面设置纱筒与罗拉之间的起始压力V0、最终压力V1以及绕在纱筒上的纱线的长度L,且纱筒与罗拉之间的起始压力V0、最终压力V1以及绕在纱筒上的纱线的长度L通过总线传送至可编程控制器PLC;
b、绕在纱筒上的纱线在退绕的过程中:
整经机的纱架罗拉轴上所安装的纱架编码器测得纱线的退绕长度L1,并且将纱线的退绕长度L1的信号送至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PLC根据设定的公式,算出纱筒上的纱线在退绕过程中纱筒在不同位置时纱筒与罗拉之间所需要的压力V,其中,所设定的公式为V=V0+(V1-V0)×L1÷L;
整经机的纱架的传动轴上安装的电位计测得纱筒上的纱线在退绕过程中纱筒在不同位置时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实际压力为V2,并且将测得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实际压力V2的信号送至可编程控制器PLC;
若电位计测得纱筒与罗拉之间此时的实际压力V2小于纱筒上的纱线在退绕过程中该位置所需要的压力V,则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出模块控制直流接触器导通,且直流接触器控制单向交流电机开始工作,带动装有多个纱筒的筒子臂同步运动,使得每个纱筒与相应的罗拉之间的位置发生同步变化,以其达到调整纱筒与罗拉之间所需的压力;
若电位计测得纱筒与罗拉之间此时的实际压力V2大于纱筒上的纱线在退绕过程中该位置所需要的压力V,则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出模块控制直流接触器断开,且单相交流电机停止工作。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是在人机界面设置纱筒与罗拉之间的起始压力V0、最终压力V1以及绕在纱筒上的纱线的长度L,且纱筒与罗拉之间的起始压力V0、最终压力V1以及绕在纱筒上的纱线的长度L通过总线传送至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PLC根据公式能够算出纱筒上的纱线在退绕过程中纱筒在不同位置时纱筒与罗拉之间所需的压力V,纱架的传动轴上安装的电位计测得纱线在退绕过程中纱筒在不同位置时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实际压力为V2,根据纱筒和罗拉之间的实际压力V2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算出的纱筒在不同位置时纱筒与罗拉之间所需要的压力V比较;若V2小于V,则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出模块通过直流接触器控制单相交流电机工作,带动装有多个纱筒的筒子臂同步运动,使得每个纱筒与相应的罗拉之间的位置发生同步变化,以其达到调整纱筒与罗拉之间所需的压力,若V2大于V,则单相交流电机停止工作,无需调节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压力。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且能够自动调整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压力,保证纱架送纱时纱线张力的均匀性,使得纱筒与罗拉之间的压力基本恒定,整经时,既不易损伤纱线,防止出现纱线断纱的现象,又不会导致纱筒接触罗拉时出现打滑,提高了整经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6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氟硅烷偶联剂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微/纳米钨晶须/线/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