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节能遥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3223.8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5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永强;卢金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永强;卢金蓉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节能 遥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的控制装置,具体为一种能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在不影响空调压缩机寿命的情况下自动优化空调设备的制冷送风时间,减小制冷空间内的温度波动,达到节能目的的遥控器,特别适合用于24小时连续工作的无人值守机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调设备节能控制器大多采用设置固定节电率的方式来控制压缩机的启停,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实时反映当前温度的变化情况,因此无法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而且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空调节能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既能够实时智能调节温度还具有很好节能效果。
现有技术中,由于一般的空调温度控制器为了避免空调压缩机过于频繁启动,因此在出厂时会在控制程序中设置一个保护回滞温度,通常的空调都有4~5℃左右的保护回滞温度。例如,空调中设置的保护回滞温度为22℃,空调工作时一般会在室内温度达到24℃时就停机,这样可以避免空调在小空间工作时温度下降过快,从而避免造成压缩机过快停机。又由于空调停机后室内温度会上升,当探测器检测到温度上升而需要再次启动制冷时,实际上的温差是检测到的温差加上保护回滞温度的值,这样会造成室内温差很大,给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而压缩机启动后要从温度更高的环境中降温,能耗必然加大。由此可见太大的回滞保护温度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目前也有一些空调节能控制装置。如申请号为96239783.0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空调节能控制器”,它由红外释电传感器电路和放大器构成的红外检测电路以及由温度传感器器、放大器构成的温度检测电路与门电路连接,并包含定时器电路、单稳态时基电路、延时电路、继电器电路等。但这种电路必须根据室内温度及是否有人活动而控制空调启停,如果是无人值守的场所,则无法正常有效工作。又如申请号为200720011909.2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简易空调节能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双鉴探测器、开关电源、控制线路板及控制风机盘管电源通断的接触器;控制线路板上设有延时电路及空调新风机组风机盘管电源通断电路,双鉴探测器、控制风机盘管电源通断的接触器、开关电源均连接在延时电路上,其双鉴探测器为微波一被动红外双鉴探测器。这种控制器仍然是通过探测有无人员活动来控制空调的开和关,并不适合无人值守机房,同时也未考虑人的舒适性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控制器在实时控制空调制冷启、停时,由于发送信号的时间点滞后导致温差波动较大,造成电能浪费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户设定的温度环境下,能够在最佳的时间点实时控制空调制冷的启、停,使得空间内的温度波动最小,最终达到节能和使人体感觉更加舒适目的的空调节能遥控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节能遥控器,包括微处理器模块,在微处理器模块上连接有按键输入模块、状态显示模块、遥控发射模块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微处理器模块上还连接有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含一个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的环境温度传感器和一个用于检测空调出风口温度的风口温度传感器;在微处理器模块内预设有用于控制空调工作模式的模式转换程序模型;所述微处理器模块按照模式转换程序模型对温度检测模块输入的实时温度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后,得出空调制冷工作模式、送风工作模式的工作时间,再通过遥控发射模块将用于转换空调工作模式的控制信号发送给空调开关,使空调在制冷工作模式、送风工作模式之间转换。
进一步,本发明的节能遥控器还包括采用MAX232芯片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的其中一对传输接口连接微处理器模块,另一对传输接口与上位机相连。
进一步,本发明的节能遥控器还包括遥控接收模块和参数存储模块,所述遥控接收模块内包含一个波形接收器,遥控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连接,所述参数存储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内的FLASH单元相连,这样可以减少设备的外围电路,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所述遥控接收模块将接收的波形数据通过微处理器模块存储到参数存储模块内。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永强;卢金蓉,未经朱永强;卢金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32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