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磺化物生产废水中硫酸和硫酸钠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8317.6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53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晏定生;张德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盛华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1B17/90;C0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7600 湖北省通山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磺化 生产 水中 硫酸 硫酸钠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磺化物生产废水中硫酸和硫酸钠分离方法,特别是涉及到木质素废水中硫酸和硫酸钠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中,常用大量硫酸和烧碱,用浓酸在碱性溶液中提取或生产有机化工产品。大量的过剩硫酸,伴随着硫酸钠共存于尾液或待排放的废水中。例:从造纸浓缩黑液中生产木质素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硫酸,同时含有在量硫酸钠,从磺化反应物料,用碱中和析出有机磺酸产品都会排放类似成分的大量废水,它们既含有相当量硫酸,又有一定浓度的硫酸钠。资源多、危害大,污染严重,组分不复杂,损失也大。单纯用治理消极办法,石灰乳中和,不仅投入新资源,耗费成本浪费三种资源,且无法达标治理。新生三废量更大,危害更深。采用分离工艺,在强酸条件下,几乎无经济价值操作。因为设备条件苛刻,含给分经济价值太低;想用通常分离工艺,也无法实现;因为酸性下钠盐无法独立析出,排放又危害大。常规只有石灰中和沉出白色硫酸钙混杂废水中各中固体颗粒、色素、有机物共沉降,形成新三废,PH=8-9条件下,含有大量硫酸钠的水溶液高盐分排液。资源白白浪费,又要加进去石灰成本;废水盐分高又危害土壤,这一阶段这早已成为化工之累,环保专家束手无束的废水治理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磺化废水中硫酸和硫酸钠分离方法。
一种化工磺化废水中硫酸和硫酸钠分离方法,包括步骤:
a将废水通过加热-----蒸发水份;
b蒸发后的废液循环回到步骤a,当所述蒸发后的废液浓度达到24---25波美度时,进入冷落循环池分离出芒硝和含硫酸的黑液。
一种木质素废水中硫酸和硫酸钠分离方法,包括步骤:
a将所述废水通过加热-----蒸发水份;
b蒸发后的废液进入循环池后,经循环泵回到步骤a,当所述蒸发后的废液浓度达到24---25波美度时,进入冷落循环池分离出芒硝和含硫酸的黑液。
加热-----蒸发是步骤利用烟气余热进行的,烟气余热温度为170℃-270℃。
悬浮液中胶态细木质素发生聚沉于循环池。
烟气和废水的热通交换是在烟塔中进行,废水从顶部喷入,经旋转喷淋头呈雨状喷入体内。塔内设有多层栅格及栅格上具有填料,塔底鼓风(引风机加压)导入的螺旋上升烟气,最终塔顶水蒸汽、烟气中尾气、热气、CO2气,不停地挥发液滴含量不断上升,而壁流又汇入循环池。蒸发后的废液浓度达到24---25波美度时,进入冷落循环池分离出芒硝和含硫酸的黑液。经多次循环后冷却,充分析出Na2SO4·10H2O芒硝针状白色晶体。芒硝在循环池提出取后,剩下的主要就是硫酸溶液。
一、余热利用烟塔蒸发废水,分离约1/2量水分。令废水两大组分Na2SO4及H2SO4自动分开。硫酸带有机胶质,醣醛醇混合液体去单独送去处理钾锰尾磺,利用矿中碱性氧化物中和消耗硫酸。制造硫酸盐溶液,使不反应的MnO2沉出。废水中全部硫酸,真正代替了工业硫酸,用于生产,充分节约了硫酸,又生出多种产物。
二、分离出来的芒硝,Na2SO4·10H2O,又带出了1/3-1/4的水份,溶解后,滤液加入硫钠水溶液生产出的白色沉淀硫酸钡同时生产出工业应用广泛的硫化钡液体原料,加热硫化钠液体35-45%含水量,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三、过滤出碳化块,胶质泥全拌入煤炭中,这些碳及烃类都能在煤燃烧时,发热燃烧成为生物质燃料。受热分散于悬浮液中胶态细木质素发生聚沉于循环池,同时还可以增加5%-8%木质素的收率。
如此工艺,既不用碳中和排放废水,更不会浪费废水,废水中酸及硫酸钠。每日几百立方废水能回收利用多吨硫酸生产出大量硫化钠,二氧化锰和钾盐。非但不花多大成本投入的只有煤电、人工。产出经济效益几个月就全收回,废水治理的资金。
附图说明
图1为硫酸和硫酸钠分离工艺流程图
图2为烟塔示意图
1塔帽 2集沫罩 3泵进料管 4冲液螺旋喷雾头
5格栅及填料层 6引风机进风口 7烟陇风槽
8烟陇气柜 10回流管 11循环池
12循环泵 13进料螺旋喷头 14已浓缩的料液进入冷却池结晶
15稀液上料进入进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盛华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盛华再生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83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唐菖蒲营养肥的配制方法
- 下一篇:丁酮连氮水解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