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碳纳米管电晕放电的气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8251.0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3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昊;潘敏;陈裕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70 | 分类号: | G01N27/7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33216 | 代理人: | 连寿金 |
地址: | 310027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纳米 电晕 放电 传感器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电晕放电的气敏传感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A)将经退火处理的高纯铝箔裁剪成合适尺寸,经电化学抛光、清洗后置于0.3M草酸溶液中,冰浴,电压40V阳极氧化1h;然后把氧化后的模板在磷酸和铬酸混合液中浸泡1h,再重复前面相同的氧化步骤;最后进行阶梯降压处理,获得所需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混合液中磷酸和铬酸的摩尔比为3∶1;
B)配置60g/L的硫酸钴与25g/L的硼酸的混合溶液,采用交流电对AAO模板进行电化学沉积钴纳米颗粒;电化学沉积完成后,利用气相化学沉积技术,通过高温下乙炔和氢气在AAO模板上化学沉积,最后氮气保护冷却,获得定向生长碳纳米管;
C)以碳纳米管电极作为阳极,铝板作为阴极,在碳纳米管电极上覆盖聚酰亚胺绝缘薄膜,切除碳纳米管工作面积上的薄膜,再用纯铝板覆盖在薄膜之上,制成基于碳纳米管电晕放电的气敏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阶梯降压处理是从40V每10分钟降压2V,直到电压降至10V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敏传感器的工作面积为0.15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绝缘薄膜的厚度为120μm。
5.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制成的碳纳米管电晕放电的气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1)上生长的定向碳纳米管(2)作为阳极,在碳纳米管(2)上覆盖聚酰亚胺绝缘薄膜(3),切除碳纳米管工作面积上的聚酰亚胺绝缘薄膜,露出该部分的碳纳米管(2),在聚酰亚胺绝缘薄膜(3)上覆盖铝板(4)作为阴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82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