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华花龟饲养料的配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7559.3 | 申请日: | 201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3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义亮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0;A23K1/04;A23K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00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华 饲养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花龟饲养料,特别是一种中华花龟饲养料的配制方法。属于养殖饲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华花龟长有蹼足,是高度水栖的,中华花龟幼体缘盾的腹面具黑色斑点,似一粒粒珍珠,故又名珍珠龟。这种美丽的龟类,在其头部,颈部和暴露的皮肤上都长着亮绿色和黑色的细条纹。在深色的背甲上,常常沿着棱突,长有不甚明显的略带红色的斑块。
目前,人们在养殖中华花龟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饲喂一些小鱼、剩饭、肉类、动物内脏等,特别是一些养殖中华花龟的饲养场,投喂的都是鱼、鸡肠、动物的内脏等,达不到中华花龟的生长发育及营养需求,由于营养不良易造成中华花龟的生长发育慢,壳色无光泽、个头小、重量轻、不喜欢活动,水体污染严重时,还会造成中华花龟易患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营养丰富、生长发育快、防病性能好、适合中华花龟食用的一种中华花龟饲养料的配制方法,克服上述由于营养不良易造成中华花龟的生长发育慢,壳色无光泽、个头小、重量轻、不喜欢活动,水体污染严重时,还会造成中华花龟易患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的缺陷。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华花龟饲养料的配制方法,它是由:鸡肠粉4%-8%、鸭肠粉6%-8%、鸭血粉14%-18%、鸡血粉6%-9%、海虾粉18%-22%、水洼肉粉2%-6%、田螺肉粉3%-6%、菜青虫粉2%-4%、红线虫粉6%-10%、草鱼粉2%-6%、牛奶粉1%-3%、紫苏粉1%-3%、党参粉0.5%-1.5%、五味子粉1%-3%、黄芪粉0.5%-1.5%、白术粉1%-3%、灵芝草粉0.5%-1.5%、鸡血藤粉1%-3%、白芍粉1%-3%、桑椹粉0.5%-1.5%、何首乌粉0.5%-1.5%、黄精粉0.5%-1.5%、枸杞子粉1%-3%,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按比例取鸡肠粉、鸭肠粉、鸭血粉、鸡血粉、海虾粉、水洼肉粉、田螺肉粉、菜青虫粉、红线虫粉、草鱼粉全部组合一起拌匀,然后放入烘干机中,控制烘干机的温度在55℃-65℃之间,烘制时间为3小时,控制被烘干物质的干燥度为85%-95%,取出凉后放入粉粹机中粉碎,取出后与牛奶粉、紫苏粉、党参粉、五味子粉、黄芪粉、白术粉、灵芝草粉、鸡血藤粉、白芍粉、桑椹粉、何首乌粉、黄精粉、枸杞子粉全部组合一起,放入搅拌机中搅拌180分钟,取出后全部放入烘干机中,控制烘干机的温度为55℃-65℃之间,控制被烘干物质的干燥度为85%-95%,取出凉后放入环模式硬颗粒机中生产成30目左右的沉淀硬质颗粒饲料,然后用30目过筛,每粒重量大约为0.1克,即可包装。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配方中配制出的中华花龟饲养料污染率低,饲养料中蛋白质及维生素的含量丰富,各种营养成分搭配合理,饲养料中对中华花龟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和矿物质的需求均能满足,加之配方中含有天然的党参、五味子、黄芪、白术、灵芝草、鸡血藤、白芍、桑椹、何首乌、黄精、枸杞子等重要成分、对中华花龟的白眼病、肺呛水、肺炎、肠胃炎、肠道疾病、壳色无光泽、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使中华花龟食用饲养料后体格健壮、壳色鲜艳、生长速度快、防病性能好、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该中华花龟饲养料造价成本低,配料易取,配方及加工制备方法简单,饲养效果好,饲养出来的中华花龟生长发育快、活动能力强、食欲旺盛、个大体圆、发病率低、有效的克服了上述由于营养不良易造成中华花龟的生长发育慢,壳色无光泽、个头小、重量轻、不喜欢活动,水体污染严重时,还会造成中华花龟易患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鸡肠粉4%、鸭肠粉8%、鸭血粉14%、鸡血粉9%、海虾粉18%、水洼肉粉6%、田螺肉粉3%、菜青虫粉4%、红线虫粉6%、草鱼粉6%、牛奶粉3%、紫苏粉3%、党参粉0.5%、五味子粉3%、黄芪粉0.5%、白术粉3%、灵芝草粉0.5%、鸡血藤粉3%、白芍粉1%、桑椹粉1.5%、何首乌粉0.5%、黄精粉1.5%、枸杞子粉1%,所述的百分比为重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义亮,未经刘义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75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膜大片安装机构与抽芯机构分离的浇铸机
- 下一篇:铸钢轧辊上注式浇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