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缓释型发泡面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8628.9 | 申请日: | 201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侯丽红;黄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丽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81 | 分类号: | A61K8/81;A61K8/73;A61K8/65;A61K8/86;A61K8/98;A61K8/97;A61K8/96;A61K8/90;A61Q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sub 缓释型 发泡 面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CO2缓释型发泡面膜,由固体颗粒和水相基质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体颗粒由固体油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有机酸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
有机酸 5-36%;
固体油脂 20-54%;
表面活性剂 4-35%;
分散剂 0-25%;
其中:
有机酸选自柠檬酸、酒石酸、乳酸和苹果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固体油脂选自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山嵛酸甘油脂和甘油棕榈酸硬脂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表面活性剂选自泊洛沙姆237、泊洛沙姆188、吐温80和司盘20中的一种或几种;
分散剂选自藻土、高岭土、甘露醇和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说的水相基质为碱性水相基质,包括成膜剂、增塑剂、保湿剂、油性成分、乙醇、粉剂、防腐剂、香料、水和碳酸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
碳酸盐 0.4-3%;
成膜剂 15-25%;
增塑剂 1.5-6%;
保湿剂 2-8%;
油性成分 2-7%;
乙醇 8-11%。
表面活性剂 0.5-2%;
粉剂 0-17%;
其中,
碳酸盐选自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成膜剂选自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果胶、明胶和黄原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增塑剂选自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和水溶性羊毛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保湿剂选自甘油、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油性成分选自橄榄油、蓖麻油、角鲨烷和霍霍巴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表面活性剂选自聚氧乙烯油醇醚、吐温20、吐温80和司盘20中的一种或几种;
粉剂选自高岭土、膨润土、二氧化钛、滑石粉、氧化锌、海泥中的一种或几种;
防腐剂选自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和尼泊金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CO2缓释型发泡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固体颗粒中的有机酸为柠檬酸;固体油脂为硬脂酸和/或单硬脂酸甘油酯;表面活性剂为泊洛沙姆188;分散剂为藻土和/或膨润土。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CO2缓释型发泡面膜,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中的有机酸含量为10-25%;固体油脂含量为26-45%。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CO2缓释型发泡面膜,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中的有机酸含量为18%;固体油脂含量为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丽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丽思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862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朵状四氧化三铁气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果凝胶保健食品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