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钓捕青鱼饵的配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194421.4 | 申请日: | 2010-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6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万华 |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鱼 配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捕鱼的配制方法,特别是一种钓捕青鱼饵的配制方法,属于钓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青鱼也称黑鲩、青混、螺丝青、乌青。青鱼体较大,长筒形,尾部稍侧扁。头顶宽平,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眼位于头侧正中。鳃耙稀而短小。下咽齿呈臼齿状,齿面光滑。腹部圆,体被六角形大圆鳞。侧线在腹鳍上方一段微弯,后延伸至尾柄的正中。背鳍短,无硬刺,胸鳍不达腹鳍,腹鳍不达臀鳍。尾鳍深叉,中间截形,上下叶等长。体青灰色,背部尤深,腹面灰白色,各鳍均为灰黑色。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一般不游至水面。食性比较单纯,以软体动物螺、蚬为主要食物。
目前,人们在捕鱼时,一般使用网具或者渔杆,在使用捕鱼网具捕鱼或者使用渔杆钓鱼时,都喜欢使用诱鱼饵,或者使用钓饵,将诱鱼饵或者诱鱼食放入到捕鱼网具中,或者在垂钓的水域中打窝,以此将鱼引来吃食,在吃食的同时将鱼捕获。这些诱鱼饵或者诱鱼食一般使用的都是普通米类或面类食物,这样的鱼饵没有特殊的香味,所以只能对诱鱼饵或诱鱼食附近的鱼产生引诱作用,在大水面特别是河、湖中捕鱼时,就失去了诱鱼的作用,所以集鱼慢,鱼的集中量小,诱鱼、捕鱼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集鱼快,诱鱼、捕鱼效果好的一种钓捕青鱼饵的配制方法。克服了现有诱鱼饵或者诱鱼食使用的都是普通米类或面类食物,这样的鱼饵没有特殊的香味,所以只能对诱鱼饵或诱鱼食附近的鱼产生引诱作用,在大水面特别是河、湖中捕鱼时,就失去了诱鱼的作用的缺陷。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钓捕青鱼饵的配制方法,它是由:桔梗粉250克、续断粉150克、白果粉150克、胖大海粉250克、谷芽粉150克、麦芽粉150克、牛奶粉100克、苹果粉100克、荷叶粉150克、决明子粉130克、丝瓜粉130克、南瓜粉150克、鱼腥草粉150克组成。
按比例将桔梗粉、续断粉、白果粉、胖大海粉、谷芽粉、麦芽粉、牛奶粉、苹果粉全部组合一起拌匀加水600克拌匀放入锅内蒸60分钟出锅。出锅后用手搓碎加入重量比例的荷叶粉、决明子粉、丝瓜粉、南瓜粉、鱼腥草粉,再放入锅内蒸30分钟出锅快速装入塑料袋内密封备用。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钓鱼饵入水后,钓饵会逐渐散开、下沉,钓饵所散发出的香味会迅速扩散。根据鱼的生理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采食时的条件反射,使鱼闻到强烈的钓饵清香味后都会异常亢奋,迅速增加青鱼的饥饿感,快速游来,凶猛抢食。实现了集鱼快,诱鱼、钓鱼效果好,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上述配方的饵,浓香味甜,入水后青香味特浓,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青鱼大量的诱聚到所事先设置好的方位中。该配方即可大量诱、钓捕,也可用于打窝使用,诱捕效果好,诱捕率高,有效地解决了大水面和野生水面及复杂地形水面无法将鱼大量聚到一起钓捕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桔梗粉250克、续断粉150克、白果粉150克、胖大海粉250克、谷芽粉150克、麦芽粉150克、牛奶粉100克、苹果粉100克、荷叶粉150克、决明子粉130克、丝瓜粉130克、南瓜粉150克、鱼腥草粉150克组成。
配制方法:按比例将桔梗粉、续断粉、白果粉、胖大海粉、谷芽粉、麦芽粉、牛奶粉、苹果粉全部组合一起拌匀加水600克拌匀放入锅内蒸60分钟出锅。出锅后用手搓碎加入重量比例的荷叶粉、决明子粉、丝瓜粉、南瓜粉、鱼腥草粉,再放入锅内蒸30分钟出锅快速装入塑料袋内密封备用。
使用方法:利用上述配方配制的钓鱼饵,清香味甜,可拉可搓,粘合性能好、耐拉力强,直接上钩的饵不会造成脱钩。直接上钩即可。
本配方中的桔梗粉、续断粉、白果粉、胖大海粉、谷芽粉、麦芽粉、牛奶粉、苹果粉、荷叶粉、决明子粉、丝瓜粉、南瓜粉、鱼腥草粉均从市场购得。
上述钓捕青鱼的钓鱼饵配制好后,必须当天用完,不能过夜,否则变质后不能再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万华,未经李万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4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