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撕裂多色高温排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3938.1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0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宇;钱科;朱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克力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H01B7/02;H01B7/36;H01B7/17;H01B7/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撕裂 多色 高温 排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绝缘单线可撕裂、各单线分色标志、并可在-65~260℃温度环境下长期使用的高温排线及电缆。该电缆直接采用QZWC(Quick Zone-laminating Wire Cluster Technology)粘结技术生产可撕裂多色高温线芯,再根据需要直接挤制电缆护套。
背景技术
在航天航空、潜艇等军事领域,以及高精测控仪器、微小型化电子设备的内部连接等民用领域,由于环境温度苛刻或环境空间狭小,需要一种小型化、轻量化、易识别,易连接的高温排线,可撕裂多色高温排线扁电缆便能完全满足这些特殊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由多根不同颜色的氟塑料绝缘单线并排粘结而成的高温排线,恰每两绝缘单线均可相互撕裂,在排线外再按需挤制聚氨酯(TPU)/热塑弹性体(TPV)最终形成扁电缆。
本发明制成的产品结构如下:
1.导体——采用镀银铜丝、镀银合金丝、或其它合金丝;
2.绝缘——采用聚全氟乙丙烯(FEP)、可溶性聚氟乙烯(PFA)、或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
3.护套——采用聚氨酯(TPU)、热塑弹性体(TPV)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将多(单)根金属单丝按要求绞合成导体;在绞合导体外挤制所需颜色的氟塑料绝缘,形成绝缘单线(至此均采用常规生产工艺);多根不同/相同颜色的绝缘单线并排后经CSD型粘结装置,采用QZWC(QuickZone-laminating Wire Cluster Technology)粘结技术(包含三大内容——粘结剂,粘结装置,工模具及工艺参数设定及匹配),一次制成所需多分色、可撕裂高温排线。如有需要,可进一步在此排线外挤制相应护套(提高扁电缆的耐弯曲性能),最终形成扁电缆。粘结剂应按需决定使用与否。
本发明的三大突出特点:可分色、可撕裂、低成本。
本发明制成的高温排线具有如下典型特征:
1.长期工作温度:无护套型-65~260℃;
有护套型-65~80℃;
2.各绝缘芯线可具有不同颜色;
3.各绝缘芯线间可用适当的外力将其撕裂分离,十分方便;撕裂试验要求 为当负荷等于或小于2.2N时,电缆切缝不得扩展,当负荷为2.22N~22.2N时,切缝可以沿缝扩展,当负荷等于或大于22.2N时,切缝必须沿缝扩展,但不应撕裂相邻导体的绝缘。
4.工作电压:≤600V;
5.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103MΩ.km。
6.导体拉伸强度不小于35MPa。
7.绝缘伸长率不小于80%。
8.试验电压:AC 2200V/5min不击穿。
高温排线(扁电缆)目前主要生产技术有膜压法、一次挤出法,本发明采用粘结法。本发明与膜压法、一次挤出法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特点:
1.各绝缘单线可由不同的颜色标识以示区分,方便使用;
2.排线与连接器的连接除整体压接外(同膜压法、一次挤出法高温排线),更可将每一单线相互撕裂,分别按需与连接器连接,更易满足使用要求;
3.工艺设备投资低(膜压法为几百万美金,一次挤出法为几百万人民币,粘结法为几十万人民币);
4.工艺技术易掌握,成品率高;
5.生产更多芯数(50排、60排以上)排线时,本发明工艺简单易控的优越性则更特出;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电缆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结构图。
附图标识说明
1导体(镀银铜丝/镀银合金丝/其它合金丝)
2分色标志氟塑料挤出绝缘层
3外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如下,导体1由镀银铜丝/镀银合金丝/其它合金丝绞合组成,绞合导体外挤制按需标色的氟塑料绝缘层2,多根不同标色的氟塑料绝缘单线并排经过粘结装置(选用/不用粘结剂)并排粘结成型,通过调节粘结强度,制成每一单线可撕裂的多色高温排线,其外再按需挤制聚氨酯(TPU)/热塑弹性体(TPV)外护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克力特种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克力特种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39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重力感应解锁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下一篇:发光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