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强化纤维复合材料布包裹水中桩柱的加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93601.0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9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宋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久坚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2D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2100 上海市泰和经***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纤维 复合材料 包裹 水中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或码头等水中建筑物水下桩柱身维修加固,不需要打设围堰隔离水,可采取水下直接加固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领域对水中桩柱身传统的加固方法为:先打设围堰隔离水,围堰多用钢护筒,并用混凝土进行封底;然后抽出护筒内的水,再对桩柱身进行修复加固处理。传统方法费工、费时、费钱,且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安全风险。
目前,接近本发明的加固方法为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加固水下结构,为北京特希达技术研发有限公司2009年申请的发明专利。虽然也采用了不打设围堰隔离水,进行水下包裹的施工方法,但其缺点是仍需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网格筋外面设置隔离体,对隔离体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在隔离体与桩柱间灌注水下环氧树脂或水下不分散砂浆或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工艺仍显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修补桥梁、码头等水中建筑物表面有缺陷或受冲刷腐蚀的水下混凝土桩柱,克服现有加固方法的诸多缺点和工艺上的不足,本发明专利采用强化纤维复合材料布对水中桩柱身直接进行包裹,不再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即能满足设计和使用的要求。
为完成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按以下步骤进行实施:
第一步:派遣专业潜水员对桩柱身破损处进行混凝土敲除、水下打磨机打磨处理。
第二步:潜水员直接用砂浆团或者水下修补砂浆涂抹在破损处,并用刮刀刮平直至修复到原结构尺寸。
第三步:根据桩柱身直径及破损处的高度确定复合材料布的包裹面积,确定相应裁复合材料布的长度。
第四步:根据复合纤维布包裹面积确定树脂需求量。
第五步:用滚筒将配置好的树脂均匀的涂刷在纤维表面。
第六步:潜水员将已经涂刷好的带有树脂的复合材料布环向包裹在桩柱身上,确保复合材料布与桩柱身包裹紧密。
由于传统的建筑领域对水中桩柱身的加固方法要先打设围堰隔离水,并用混凝土进行封底,然后再抽出护筒内的水,才能对桩柱身进行修复加固处理。相比于传统的方法,本发明就显得更为省工、省时、省钱,在操作难度系数上也相对要低,安全风险相应降低。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细化,本发明所采用的所述的复合材料布由强化纤维布与憎水配套树脂胶湿合形成。纤维布是良好的桥梁、隧道、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补强材料;所述的强化纤维布可为玻璃纤维布、芳纶纤维布或玻璃与芳纶纤维混合编织布。所以此处用纤维布与树脂胶湿合形成复合材料布,复合材料布在施工时为柔软的编制布,在水中固化后形成强硬的板状材料。因为树脂胶润湿性与其表面张力、内聚力大小有关,表面张力越小,内聚力越小,其粘附、扩散作用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相应的复合材料布在水中会固化形成强硬的板状材料,从而达到对桩柱身的修复作用。
所述的砂浆由环氧树脂和石英砂配置而成,所述的环氧树脂与石英砂的配置比例为1∶0.8-1.2,石英砂规格为50-100目。砂浆是以环氧树脂、石英砂为基料制作而成的高强度、抗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具有性能优良,施工简便,快捷,无毒、无污染等特点。它的应用领域是:主要应用于水工建筑物流面的抗冲磨损,抗气蚀与抗冻融保护,以及破坏后的修护;应用于混凝土建筑物的缺陷修补以及补强与加固处理。
本发明所述的强化纤维复合材料布采取环向搭接的方式。可以使整个破损部分都被包裹在其中,补偿竖向钢筋强度损失,而且能够起到牢固的效果;还可在所述的复合材料布外围包裹围束复合材料布,围束复合材料布为宽度较窄的长条形式,纹理横向包裹,补偿箍筋强度损失,就是在原有的复合材料布环向搭接的基础上再在外围包裹围束复合材料布,能够使原有的环向搭接的复合材料布更为牢固。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细化,其中用滚筒将配置好的树脂均匀涂刷在纤维布表面时采取双面涂刷,每平方米纤维布需要的树脂为0.85KG-1.2KG。这样能够使纤维布更充分地接触到树脂,从而使纤维布与树脂胶湿合形成的纤维复合材料布在水中固化形成的强硬的板状材料更为均匀与坚固,以达到更好的对桩柱身的修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久坚加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久坚加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3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持久调度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