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井下热熔铸管护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91630.3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4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民;刘宝林;马孝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民;刘宝林;马孝春 |
主分类号: | E21B33/10 | 分类号: | E21B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熔铸 护壁 方法 | ||
1.一种井下热熔铸管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护壁位置的井壁地层材料是否为能够熔融的材料,如果是非熔融的材料,则向井下投入可熔融的护壁材料;
(2)利用加热装置将井下护壁位置的可熔融的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
(3)冷却已经熔融的材料定型成管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可熔融材料的投入方式是由井口直接投入,或由钻杆内投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钻杆内投入可熔融材料的方式是边提钻边由钻杆内投入可熔融材料。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定型方法为在材料熔融后用工具挤密,或通过先下入的成型模具进行成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为石墨模具。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够熔融的井壁地层材料为井壁岩土。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材料的种类为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高分子塑料或树脂材料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为玻璃、易熔的砂或陶瓷材料。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塑料为工程塑料、聚氯乙烯或尼龙。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之一所述的护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民;刘宝林;马孝春,未经李国民;刘宝林;马孝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16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理平台生成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信息处理设备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