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185537.1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0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志诚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水耕装置,尤指一种具有植物浸渍功能的水耕装置。
背景技术
水耕蔬果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多有所见,由于水耕蔬果均植栽于水耕装置中,若有适当的网子覆盖水耕装置,或将水耕装置设于温室内,则可免施农药,并避开部份土耕所传染植物病害的特性。
现有的水耕装置具有一栽培槽,其内装填培养液,另将至少一矩形载台置于栽培槽内,使各载台漂浮于培养液上,该载台纵向开设多个容置孔,以便供培养皿的容置与定位。植物发芽的种子置于培养皿内,并将培养皿置于容置孔内,使培养皿内的植物根部可由该培养皿底部的通孔吸收培养液中的养分,而使得植物达到吸收水分及养分的效果。
然而植物,特别是蔬果养分的吸收并不局限于根部,亦即植物的茎叶部亦可吸收液肥,而有利于生长。因此,在水耕装置中,若能将植物的茎、叶部浸泡在培养液中,则有利于全株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而免除仅由根部吸收,并通过茎部输送至其它组织的缓慢吸收过程。
事实上,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252077号专利案则揭露一种植物害虫的驱离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植物浸渍装置,该植物害虫驱离方法需准备浸渍用水溶液,该水溶液浓度,调整至比处理害虫的植物的细胞液浓度稍高的浓度,至浓度为零之间;接着将浮动型定植平板(载台)上的植物短时间浸泡在该水溶液中,接着将该定植平板拉出水溶液面,然后重复前述浸渍及拉出的次数,让附着于植物的害虫于水溶液中脱离植物,使害虫沉入液中溺毙或浮在液面,再予以集中处理。
而该案的植物浸渍装置包括一定植平板的两等分线位置固设一旋转轴,该旋转轴两端部枢接于一栽培槽相对侧壁所竖立的引导框架,使该旋转轴分别接装一旋转驱动机构及一升降驱动机构。欲进行植物浸渍程序,则由该升降驱动机构作动,使该旋转轴与定植平板沿着该引导框架上升至定位后,接着该旋转驱动机构作动,使该旋转轴与定植平板转动180度,而形成植物茎叶部朝下,而根部朝上的型态,随即该升降驱动装置作动,使该旋转轴与定植平板下降至栽培槽中,并浸渍于水溶液中约3至20分钟;然后将该定植平板上升并反转180度,以形成植物茎叶部朝上,而根部朝下的型态。最后该浸渍装置采间隔预设时间方式,重复前述浸渍及上升的作业次数,使附着于植物的害虫于水溶液中脱离植物。
由该案的植物浸渍装置观之,该定植平板的浸渍及上升的作动方式繁琐,且植物根部呈朝上型态时,必须对各植物根部以洒水管进行洒水,或以含水保水纸、布覆盖植物根部,以避免根部脱水;尤其是,该浸渍装置组件构成复杂,以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如何简化植物浸渍结构,使植物的根部与茎叶部可同时浸渍于培养液中,以达到全方位吸收养分,同时具备节能灭碳的效果,乃水耕装置制造业者亟待克服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具有植物的根、茎、叶部可浸渍于培养液中,以全方位方式吸收生长所需的养分。
本发明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具有仅需在栽培槽内添加一单位高度的水量,即可令一载台与所承载的植物漂浮每升高一单位高度时,使另一载台与所承载的植物相对于现有液面以二单位高度的比例下降,而具备节能减碳的优点。
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
一栽培槽,其箱形槽体内设培养液,且各自设有至少一进水管及至少一排水管;
一承载机构,其具有一第一载台及一第二载台,各载台用以承载植物,其中,该第一载台比重小于培养液,而该第二载台比重大于培养液,且该第一载台总重量大于第二载台总重量;以及
一牵引机构,其于栽培槽上方水平向设有一支撑件,该支撑件底面对应第一、第二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对导引件,该对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第一、第二载台;
由此,通过进水管或排水管向栽培槽注入或排放培养液,使培养液的水位及第一载台每升高或下降一单位高度时,则可令第二载台相对于现有液面以二单位高度的比例下降或升高,使该第二载台与植物的根、茎、叶部可浸渍于培养液中或暴露于空气中。
本发明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水耕装置,其包括:
一栽培槽,其箱形槽体内设培养液,且各自设有至少一进水管及至少一排水管;
一承载机构,其具有一第一载台及一第二载台,各载台用以承载植物,其中,第一、第二载台比重小于培养液,且第一载台的总浮力大于第二载台的总浮力;以及
一牵引机构,其于栽培槽的槽底对应于第一、第二载台位置设有至少一对导引件,该对导引件供一牵引索套设后,该牵引索两端分别结合于第一、第二载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志诚,未经高志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5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