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低温恒温抓握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184103.X | 申请日: | 2010-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2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丁立;李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8 | 分类号: | G01N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低温 恒温 抓握棒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手套低温防护能力的超低温(-130℃)恒温(温差<3℃)抓握棒装置。
(二)背景技术:
在航天、低温超导和液氮制冷等领域都会遇到穿戴手套抓握超低温(-100℃)物体的情况,此类手套必须具有很好的低温防护能力。但是目前低温防护手套并没有相应的测试装置来评价其性能,特别是测试温度低于-100℃的专用超低温抓握棒尚未出现。本发明可根据测试要求,提供从常温到-130℃的超低温恒温抓握棒(棒温度变化<2℃,棒两段温差<3℃),用于不同低温防护手套耐低温能力的测试。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超低温恒温抓握棒装置,用来测试低温防护手套的耐低温能力。根据测试要求,可提供从常温到-130℃的抓握棒,且能够满足棒上温度均匀恒定(棒温度变化<2℃,棒两段温差<3℃)。利用此测试装置可检验手套耐低温能力是否达到相关标准。
本发明为一种超低温恒温抓握棒装置,如图1所示,本装置主要分为4部分:制冷系统、恒温系统、测温系统和抓握系统。
制冷系统为有压杜瓦瓶,通过瓶中的液氮来提供超低温。
恒温系统包括恒温罐、加热片、温度控制器。恒温系统的主要功能将液氮气化,得到低温氮气,通过液氮阀门以及加热片温度控制氮气的温度,保证低温氮气温度恒定且达到实验要求。
测温系统由温度传感器、巡检仪和计算机组成。主要功能是采集、实时监测并记录测温点的温度值,保证恒温棒的温度达到实验要求。
抓握系统主体为抓握棒。抓握棒为一内置逆流热交换装置的金属空心棒。其逆流热交换装置为八片导热折流板。逆流热交换装置中的低温氮气流对棒外壁进行降温。逆流热交换装置的功能是对流入的氮气进行逆流热交换,使得抓握棒各处温度保证均匀恒定。
如图1所示,制冷系统A是实现超低温的核心。有压杜瓦瓶8中的液氮进入恒温系统B。恒温系统B的主体为恒温罐2。液氮通过液氮入口10进入恒温罐2,在其中气化膨胀为超低温氮气。液氮在气化成为氮气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这个热量由加在恒温罐外壁上的加热片3提供的,加热片的温度由温度控制器4控制。若输出氮气温度过高,可开启液氮补偿阀门13进行补偿。从氮气出口14输出的低温氮气的温度可通过调节恒温罐2上的两个阀门(液氮阀门11、液氮补偿阀门13)以及加热片3的温度来控制实现。恒温罐2外包裹保温层17,采用保温材料(如石棉、棉花等)进行保温,使低温氮气的冷量和加热片的热量保持在保温材料内,避免过多的热量损失。恒温罐体压力计16可用来监测罐内气体压力,保证其在设定的实验压力范围内。
测温系统C通过温度传感器5测温,温度传感器5与巡检仪6相连,可把温度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巡检仪6输出端接计算机7,通过基于组态王软件平台开发的温度数据采集软件可实时显示抓握棒1外壁温度,指导阀门的开度。
低温氮气通过杜瓦管9进入抓握系统D。抓握系统D的核心为抓握棒1,其中内置八片导热折流板20,低温氮气分为四路由氮气入口18流入,氮气出口19流出,在棒中沿箭头所示方向进行流动。导热折流板20两侧氮气进行逆流热交换,使棒两端温度保持均匀恒定,不因外界影响而产生较大温差。
本发明为一种超低温恒温抓握棒装置,其优点及功能为:有压杜瓦瓶中液氮为冷源,利用恒温罐得到均匀恒定的超低温氮气流,并通过抓握棒中的逆流热交换装置使氮气在棒中逆流换热,以得到抓握棒外壁温度均匀恒定。能够提供超低温、恒温、小温差的抓握棒,从而对手套的耐低温能力进行评价测试。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超低温恒温抓握棒装置示意图
1.抓握棒 2.恒温罐 3.加热片
4.温度控制器 5.温度传感器 6.巡检仪
7.计算机 8.有压杜瓦瓶 9.杜瓦管
A.制冷系统 B.恒温系统 C.测温系统
D.抓握系统
图2.恒温罐流体进出口示意图
10.液氮入口 11.液氮阀门 12.液氮补偿入口
13.液氮补偿阀门 14.超低温氮气出口 15.超低温氮气阀门
16.罐体压力计 17.保温层
图3.抓握棒导热折流板示意图
18.氮气入口 19.氮气出口 20.导热折流板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如何实施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841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缸套清洗机
- 下一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潲水油的方法